文档详情

岗寨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详解.doc

发布:2016-05-23约2.62万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2 第二章 施工部署…………………………………………………5 第三章 设备、人员、材料进场………………………………………………………………………………8 第五章 分项工程施工方案………………………………………10 第六章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26 第七章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27 第八章 冬季施工安排…………………………………………………………………………34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及施工期间交通流控制措施……40 附件 ………………………………………………………… 第一章 概 述 ⒈《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公路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第三十六合同段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公路施工手册》、《公路桥涵施工手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公路第三十六合同段(K181+500-K185+9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⒈ 坚决按照设计文件,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要求的原则。 坚持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对施工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精心组织施工,努力缩短工期的原则。 强化现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原则。 严格遵守施工安全、工地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与技术标准,尊重当地居民的民风民俗,保护好电力、水利等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原则。 编制范围 四、工程概况 1700~2400米之间,相对高差700余米。1763~1825米,相对高差62米,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 14-40米预应力砼简支T型梁,桥梁全长为左幅583.0108米、右幅573.997米,起、终点桩号分别为左幅ZK181+541.0937~ZK182+124.1045,右幅YK181+535.421~YK182+151.25。W=180×130cm(墩高小于30米)、W=180×150cm(墩高大于30米),挖孔方柱桩基础对应为W=190×140(墩高小于30米),W=230×150(墩高大于30米);由于地质的原因,本桥镇宁岸桥台桩基和1、2号桥桩基采用端承桩,其余桥墩桩基及胜境关岸桥台桩基均采用摩擦桩。技术指标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行车道宽度:2×净—11.0m0.5(防撞栏杆)+11.0(行车道)+1.5(中央分隔带防撞墙)+11.0(行车道)+0.5(防撞栏杆)=2气温:年平均气温15.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VI度。 设计洪水频率:本桥的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设计最大风速:最大风速21m/s。 沿线资源、道路及通讯、电力 ⒉施工道路 K181+950处利用原有矿区道路修建一条施工便道直接进入特大桥施工现场,已经修建完成。 K183+300右侧1.2Km山体,覆盖层薄,岩质较好,作为石料场开始建设。 ⒌施工主材 工程主要材料(钢筋水泥等)在业主指定的生产厂家中选择供应商。进场材料必须经过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确保合格材料用于本工程。 ⒍施工电力、通讯设施 项目区附近已有通讯网络和国家电网通过,利用附近网络安装固定电话和传真机,同时以移动电话辅助信息的传递。施工电力主要靠附近电网供应,在岗寨特大桥设置1台500KVA变压器,现场布设施工线路,满足施工生产、生活及办公需求;另外配置120KW柴油发电机组和小型发电机备用。 总体目标 立足优良工程,争创精品、示范工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2004年12月1日开工,2007年3月15日完工,总工期27个月。 杜绝亡人事故和重大机械破损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4‰以下,一般工伤控制在2‰以内。 ㈣文明施工 制定详尽的现场管理制度,现场布置统一规划,施工区材料堆放整齐,场地平整,道路、排水畅通。施工中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施工污水、粉尘及污染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施工部署 施工组织机构 根据岗寨特大桥的工程特点,项目经理部安排由1个桥梁下结构施工部队和1个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队负责全桥施工。队下设技术室、设备材料室、财务室、统计计划室、测量班和试验站,在项目部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管理全桥的生产、进度、质量、安全等工作。项目部设项目副经理负责监督、指导桥梁工程的施工生产管理,设一名管段工程师配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