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ppt

发布:2019-03-02约1.53万字共10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情况,为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体温( temperature) 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是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产生热量的结果。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以直肠体温最接近机体内部的温度。 成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温 37℃ 36.3~37.2℃ 肛温 37.5℃ 36.5~37.7℃ 腋温 36.5℃ 36.0~37.℃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因素) 昼夜差异:2~6时最低,14~20时最高 年龄差异:少→老,高 → 低 性别差异:女高于男0.3℃ 环境温度 运动 情绪因素 (二)异常体温 1、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又称发热(fever, pyrexia) 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而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程度的分级(以口温为例):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 以上 发热过程及表现: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 2、高热持续期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3、退热期 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变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 常见热型(fever type):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常见热型有以下四种。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体温在39℃以上,24h 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 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 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 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 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 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多见于疟疾等疾病。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无一定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多见于流行性感冒, 癌性发热等。 2、体温过低(hypothermia)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 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频率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紊乱,晚期可能出现昏迷。 1、体温的测量? 2、体温过高的护理? 3、体温过低的护理? 水银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可弃式体温计 1、体温的测量 (2)体温计的检查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的水中,3min后取出检视;凡误差在0.2℃以上或玻璃管有裂痕者,不能再使用;合格体温计用纱布擦干,放入容器内备用。 1、体温的测量 (3)体温测量 测量体温的目的: a、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b、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协助诊断。 c、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1、体温的测量 (3)体温测量 体温测量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