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存储导论_part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6-2-1 Author: NK Jiang 网络存储导论Part_01 基础知识 第1章RAID与大容量存储 本章目的: 了解海量存储的基础知识; 掌握RAID及RAID分级的概念 RAID概念 RAID的全称为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Independent Disks, 而不是某些词典中所说的 Redundant Access Independent Disks, 它的中文名称为 廉价(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 等级 磁盘阵列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等级,每一等级代表一种技术 RAID-0等级 RAID0(Striped Disk Array without Fault Tolerance,没有容错设计的条带磁盘阵列), 如图1-1所示 RAID-1等级 RAID-1的定义是 Mirroring and Duplexing(相互镜像) 结构如图1-2所示 RAID-2等级 RAID2是目前最为复杂的RAID系统等级之一 RAID2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采用了早期的错误检测与修正技术——汉明码(Hamming Code)校验技术 图1-4 RAID-2结构图解 RAID-3等级 RAID3的定义是 Parallel Transfer with Parity(并行传输及校验) 图1-5 RAID-3结构图解 RAID-4等级 定义是Independent Data Disks with Shared Parity Disk(独立的数据硬盘与共享的校验硬盘) 图1-6 RAID-4结构图解 RAID-5 等级 RAID-5和RAID-4相似,但避免了RAID-4的瓶颈,方法是不用校验磁盘而将校验数据以循环的方式放在每一个磁盘中 RAID-6和RAID-7等级 RAID-6(Independent Data Disks with Two Independent Distributed Parity Schemes, 带有2个独立分布式校验方案的独立数据硬盘)等级 是在RAID5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RAID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扩展RAID5等级 RAID-7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 computer)。 RAID7存储计算机操作系统(storag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是一套实时事件驱动操作系统,主要用来进行系统初始化和安排RAID7磁盘阵列的所有数据传输,并把它们转换到相应的物理存储驱动器上 第2章磁盘存储阵列容错和性能介绍 本章目的: 理解磁盘阵列的容错功能; 掌握磁盘阵列在一些不同应用背景下的性能 磁盘输入输出系统的4大要求 (1) 增加存取速度; (2) 容错(fault tolerance),即安全性; (3) 有效地利用磁盘空间; (4) 最大限度地平衡CPU、内存及磁盘的性能差异,提高计算机的整体工作性能 磁盘阵列的额外容错功能 多数据流对磁盘阵列系统性能的影响 单主机连接情况下的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性能 多主机同时访问时系统性能变化 来自不同主机的多个数据流对小规模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 来自不同主机的多个数据流对大规模磁盘阵列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 来自不同主机的多个数据流对NAS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 产品举例分析 相关磁盘阵列存储术语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ATA(AT Attachment,AT嵌入式接口)即俗称的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Serial ATA(串行ATA,SATA)采用的是串行数据传输方式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连接存储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连式存储)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Array 磁盘阵列模式是把几个磁盘的存储空间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单一连续的存储空间 Array Spanning(阵列跨越) 第3章存储网络技术 本章目的: 介绍与存储有关的网络技术; 介绍存储网路体系结构; 讨论新一代多层智能化存储网络; 讨论存储网路的发展趋势; 存储网络基础 SCSI 是连接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的最通用的方法 TCP/IP TCP协议和IP协议共同构成了通信协议族,这组协议是Internet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以太网 最早由Xerox公司所开发的以太网(IEEE 802.3)是局域网领域得到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也是桌面计算机互联的最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