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1.doc

发布:2017-06-18约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能源开始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同能源消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图1,为大家展现的是1985年到2009年能源消费情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线性图上大致可以看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故他们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彼此制约的。一方面,能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着能源的消费。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因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值得研究并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图1 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选题意义 能源消耗增加时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能源是生产的源动力,能源的消费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依赖大量的能源使用的确会推动我们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过渡地和不合理地能源消耗则会产生人类的生存的严重问题——环境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GDP在2004年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但却是以12%以上的能源为代价的(国家统计局,2005)。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而这种低效率的能源给被消耗的中国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我国在2005年时SO2排放量比2002年的美国高出1000万t,我国成了全球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环境公报2006) 能源的消耗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加剧了环境的压力,当人类遭受由环境恶化带给困难的时候,能源、经济发展与环境成了矛盾体,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应对能源的消耗与环境双赢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如何高效的利用能源,达到低消耗、高生产、低环境损害目标的问题。图2为我们展现的是中国近几年能源消费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能源消费水平也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能源节约型社会便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图2 中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费情况 二、理论综述 长期以来,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之间存在着近乎完全的替代性,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投入因子,能源一直没有能够纳入到经济理论和模型的相关研究体系中,这使导致长期以来对能源使用的超浪费。直到上世纪7年代初,丹尼斯L多梅斯等人以整个世界为研究总体,通过研究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变动和相互联系,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首次对能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提出了“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源消耗率速度不变,世界资源终将枯竭”的结论,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能源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提醒人们,能源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至此,在有关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 三、实证 (一)指标的选择 根据影响中国能源的消费情况,选择国民总收入、GDP、工业消费情况、建筑业消费情况、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消费情况、人均生活的电力消费及能源的加工转换率作为解释变量。令能源的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年份 能源消费 国民 GDP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邮电 人均生活 电力消费 能源加工 转换效率 总收入 y X1 X2 X3 X4 X5 X6 X7 198 76682 9040.7 9016 3448.7 417.9 406.9 21.3 68.29 1988 80850 10274.4 10275.2 3967 525.7 475.6 23.2 68.32 1989 86632 12050.6 12058.6 4585.8 665.8 544.9 26.4 67.48 1990 92997 15036.8 15042.8 5777.2 810 661 31.2 66.54 1991 96934 17000.9 16992.3 6484 794 786 35.3 66.51 1992 98703 18718.3 18667.8 6858 859.4 1147.5 42.4 67.2 1993 103783 21826.2 21781.5 8087.1 1015.1 1409.7 46.9 65.9 1994 109170 26937.3 26923.5 10284.5 1415 1681.8 54.6 66 1995 115993 35260 35333.9 14188 2266.5 2205.6 61.2 67.32 1996 122737 48108.5 48197.9 19480.7 2694.7 2898.3 72.7 65.2 1997 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