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Q_310112 SPES 001-2019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安全防护规范.pdf

发布:2020-02-27约9.5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市企业标准 Q/310112SPES001-2019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安全防护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Protection of High Voltage Lithium Ion Batteries 2019-10-12 发布 2019-10-13 实施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本公司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产品在设计、工艺、测试、贮存、包装、转运以及 废弃电池组处置的安全防护提供标准规范,以达到公司的产品品质要求,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能; 本标准于2019 年10 月12 日首次发布。 Q/310112SPES001-2019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安全防护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42V-1000V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的设计、工艺、测试、贮存、包装、转运 以及废弃电池组处置的安全防护要求。本规范为各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以下简称“电池组”) 的设计、生产、测试、贮存、包装、转运、废弃电池组处置时提供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4207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JB/Z35 《元器件降额准则》 Q/QJA 399 《航天器用锂离子蓄电池组地面使用维护通用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绝缘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本绝缘 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3.2 附加绝缘 除基本绝缘以外施加的独立的绝缘,用以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减小电击的危险。 3.3 双重绝缘 由基本绝缘加上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3.4 加强绝缘 一种单一的绝缘结构,在本部分规定的条件下,其所提供的防电击的保护等级相当于双 重绝缘。 3.5 电气间隙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3.6 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1 3.7 固体绝缘 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之间而不是沿着外表面提供电气绝缘的材料。 3.8 污染等级1 无污染或者仅有干燥的非导电性的污染。 3.9 污染等级2 一般情况下仅有非导电性污染,但必须考虑到偶然由于凝露造成短暂的导电性。 3.10 污染等级3 有导电性污染,或由于预期的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变为导电性的。 3.11 绝缘闪络 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尚未发生绝缘结构的击穿时,其表面或电极接触的空气中发生 的放电现象。 3.12 绝缘击穿 当绝缘体受潮或受到过高的温度、过高的电压时,可能完全失去绝缘能力而导电。 3.13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 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下,材料表面能经受住50 滴电解液(0.1% 氯化铵水溶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值。 3.14 抗电强度 电容器两个引出端之间连接起来的引出端与金属外壳之间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3.15 V-0 级材料 难燃材料,按照UL94 标准对该类材料样品进行两次10 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30 秒 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4 设计安全防护要求 4.1 电池安全性 4.1.1 电池选型 单体应优先选用圆柱、方型金属壳等密封性较好的电池,防止漏液产生高压击穿,所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