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ppt

发布:2025-03-15约2.2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L/O/G/O2)切口引流管的护理:观察伤口敷料外观有无渗血及脱落或移位,伤口有无红肿、缝线周围情况。观察并准确记录引出液的色、质、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滑出。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管。若引流量大,色淡,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警惕脑脊液漏,及时报告医生。*腰椎间盘突出何为腰椎间盘突出?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见于青壮年,腰椎各节段均可发生,但以第4~5腰椎最多见。分型: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和方向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型:椎体型和椎管型。椎体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前缘型和正中型椎管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中央型、中央旁型、侧型、外侧型、最外侧型。分型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有家族发病的报道,而有些人种的发病率较低。03腰骶先天异常:腰骶椎畸形可使发病增高。04外伤:外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关系密切。01职业:例如,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和举重运动员过度负荷,椎间盘内压力增大。02病因临床表现(1)腰痛:以持续腰背部钝痛为多见,有些也表现为腰背部痉挛性剧痛。(2)下肢放射痛:表现为腰背部至大腿后侧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肢体麻木多与下肢放射痛伴发。(3)肢体冷感:少数患者自觉肢体发冷、发凉。间歇性跛行:主要是因为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程度不同的麻痹症。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和刺痛继发椎管狭窄。肌肉麻痹:多因根性受损使所支配的肌肉出现感,排便和排尿困难。体格检查:可发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背部压痛和叩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临床表现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2选择宽松的衣服,宽的袖子和前面纽扣。33找出可以减少焦虑的措施(如:音乐、放松治疗、按摩等)6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鼓励患者说出所思所虑,给予正确疏导解除患者各种疑虑.5病人床铺要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护骨隆突处。4鼓励并指导患者完成部分能完成的生活自理,对于不能自我完成的部分,给予协助。基本护理措施7.教导非侵入性疼痛缓解方法,如:放松、深呼吸、冥想等技巧,不能缓解时,遵医嘱给与止痛剂。8.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协助患者按摩肢体,局部热敷,放松肌肉,以增加舒适度。9.术后置于气垫上,或给予骶尾部垫水垫。每2-3小时更换一次,平卧和侧卧交替换位,以预防压疮。10.给予臀部按摩,减少局部受压时间。11.严格交班,早期发现皮肤受压的异常情况。12.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面色等情况,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大小便有无异常,及时询问患者腰腿痛和麻木的改变情况。1切口引流管的护理:观察伤口敷料外观有无渗血及脱落或移位,伤口有无红肿、缝线周围情况。观察并准确记录引出液的色、质、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滑出。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管。若引流量大,色淡,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警惕脑脊液漏,及时报告医生。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体位护理:术后平卧4~6小时,以减轻切口疼痛和术后出血,以后则以手术方法不同可以侧卧或俯卧位。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加铺气垫床,避免褥疮发生,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勿屈、扭转,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饮食护理: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米粥、汤类。禁食辛辣油腻易产气的豆类食品及含糖较高食物,待大便通畅后可逐步增加肉类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尿潴留及便秘的护理:了解患者产生尿潴留的原因,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心理安慰,给患者创造良好排便环境,让病人听流水声及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必要时导尿解除尿潴留。指导病人掌握床上大便方法,术后3天禁食辛辣及含糖较高的食物,多食富含粗纤维蔬菜、水果。顺结肠走向按摩腹部,每晨空腹饮淡盐水1杯。必要时用缓泻剂灌肠解除便秘。并发症的护理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牵拉反应或受损症状。因此,术后24小时应严密观察双下肢及会阴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了解手术效果,观察有无并发症。原则:先少量活动,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锻炼后身体无明显不适为度、持之以恒。7)功能锻炼康复指导术后早期直腿抬高练习,是防止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由于下肢伸屈活动可牵拉神经根,使其有1cm活动范围,从而防止神经根粘连,这是术后康复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术后卧床期间也应坚持四肢活动锻炼,这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肌肉萎缩而且能够增加机体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