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pptx

发布:2020-02-24约1.24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 泛指城市地域之内的地上地下所有的有形遗存和无形文化积累。;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义;;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2、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2)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后的双层保护体系 1982年2月,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4座,截止2007年底,共110座。 1982年11月1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85年1月中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87年,中国有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等)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 1992年,九寨沟、黄龙、武陵源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1997年我国首次有古城(丽江、平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转向城乡历史环境保护的多层保护体系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名村、名镇)、历史文化名城等三层保护体系; 某些地方: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等。;2003年11月,建设部公布《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04年,公布《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 2006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共同趋势;(3)保护深度: 单一要素的文化遗产(物质实体) --→多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 (4)保护方法与手段: 单纯修复 --→ 多学科共同参与,各种手段的运用; 专家 --→ 公共参与;4.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空前重视,空前破坏”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现象:;三、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级;文物古迹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它的历史环境。 只有保护了文物的环境,才可以完整体现文物建筑历史上的功能作用,更好地认识文物建筑原来的设计匠心和艺术效果,全面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 ;1)保护原则:不改变文物现状;2)保护方法;3)保护区划分的依据;5、建筑高度控制的原则和方法;(3)古塔等高耸建筑周围的高度控制 一级保护:高度低于3米; 二级保护:高度低于6米; 三级保护:高度低于9米。 (4)大型古建周围的高度控制 用地三级保护,高度控制分别为3,6,9米,同时按视线要求作出平面视点至景物的视角圆锥面。;6.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2)利用方式;四、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3、历史街区划定原则;4.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5.特色街巷、河道两侧的高度控制;6.整治与更新; “保护文物特别丰富(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市区或郊区),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2.分类;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4.保护程度;5.保护方法:;六、城市更新;3、城市更新的方式:;4、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思考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