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应用.pdf

发布:2019-02-27约1.1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IM技术在建设各阶段的应用 2018/01/10 前言:2010年BIM一词开始逐渐被工程建设行业专业人士所熟悉,经过近两年 的发展,年成为行业内的年度热词。国内建筑工程也逐渐在设计阶段开始进行 BIM技术的应用,大型建筑公司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成功的使用了BIM技术。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提供了全新三维状态下可视化的设计方法 BIM技术下的建模设计过程是以三维状态为基础,不同于CAD 的基于二维状态下 的设计。在常规CAD状态下的设计,绘制墙体、柱等构件没有构件属性,只有由 点、线、面构成的封闭图形。而在BIM技术下绘制的构件本身具有各自的属性, 每一个构件在空间中都通过X、Y、Z坐标各自的独立属性。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构 想能够通过电脑屏幕上虚拟出来三维立体图形,达到三维可视化下的设计。同时 构建的模型具有各自的属性,如柱子,点击属性可知柱子的位置、尺寸、高度、 混凝土强度等,这些属性通过软件将数据保存为信息模型 (阶段BIM),也可以 由其他专业导入数据,提供了协同设计的基础。 提供各个专业协同设计的数据共享平台 首先,在传统条件下各个专业间的建筑模型设计数据不能相互导出和导入,使各 个专业间缺乏相互的协作,即使设计院内部通过大量的技术把关,也只能解决建 筑和结构间的构件尺寸统一问题,对于水电、暖通和建筑、结构间的构件冲突都 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修改。因此各专业图纸间的矛盾众多,导致施工过程中变 更加大,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协调难度增加;设计单位不断调整设计变更增加 工作量,造成工程成本增加,达不到业主要求。 其次,在BIM技术下的设计,各个专业通过相关的三维设计软件协同工作,能够 最大程度的提高设计速度。并且建立各个专业间互享的数据平台,实现各个专业 的有机合作,提高图纸质量。例如欧特克通过开发的AutoCAD Architecture、 AutoCADRevit、RevitArchitecture、AutodeskRobotstructuralanalysis 系 列软件,使建筑工程师在完成建筑选型、建筑平面、立面图形布置完成后,即可 将数据保存为BIM信息,导入结构工程师、设备水电工程师专业数据,由结构工 程师进行承重构件的设计和结构计算,设备及水电专业工程师同时进行各自专业 设计。在建筑和结构专业都完成后,将包含建筑和结构专业数据的BIM信息导入 水电、暖通、电梯、智能专业进行优化。同时水电、暖通、设备等专业的BIM 信息也可以导入建筑、结构专业,达到了各个专业间数据的共享和互通,真正实 现在共享平台下的协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进行各个专业间的有效协调,避 免各个专业间的构件矛盾。提供设计阶段进行方案优化的基 础 在设计阶段方便、迅速的进行方案经济技术优化: 在BIM技术下进行设计,专业设计完成后则建立起工程各个构件的基本数据;导 入专门的工程量计算软件,则可分析出拟建建筑的工程预算和经济指标,能够立 即对建筑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方案选择的合理性。 实现了可视化条件下的设计 第一,方便了建筑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传统条件下,建筑概念设计基本上是依 靠建筑师设想出建筑平面和立面体型,但是直观表述建筑师的设想较为困难,通 畅借助制作幻灯片向业主表述自己的设计概念,而业主不能直接理解设计概念的 内涵。 在三维可视化条件下进行设计,三维状态的建筑能够借助电脑呈现,并且能够从 各个角度观察,虚拟阳光、灯光照射下建筑各个部位的光线视觉,为建筑概念设 计和方案设计提供了方便;同时,设计过程中,通过虚拟人员在建筑内的活动, 直观的再现人在真正建筑中的视觉感受;使建筑师和业主的交流变得直观和容 易。 第二,为空间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工具。在传统的二维状态下进行设计,对于高、 大、新、奇的建筑,建筑师、结构师都很难理解到各个构件在空间上的位置和变 化,设备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更难在空间建筑内进行设备、管线的准确定位和布 置。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位置关系出现矛盾,影响了设计图纸的质量。 在三维可视化条件下进行设计,建筑各个构件的空间位置都能够准确定位和再 现,为各个专业的协同设计提供了共享平台,因此通过BIM数据的共享,设备、 电气工程师等能够在建筑空间内合理布置设备和管线位置,并通过专门的碰撞检 查,消除了各种构件相互间的矛盾。通过软件的虚拟功能,设计人员可以在虚拟 建筑内各位置进行细部尺寸的观察,方便进行图纸检查和修改,从而提高图纸的 质量。 实现设计阶段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工作 传统的二维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