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doc

发布:2017-05-06约2.13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 篇一:福州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意向调查报告 关于2015福州女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名单: 目录 一、背景说明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三)被访者基本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一)希望到哪里就业 (二)希望到哪个行业就业 (三)获得就业招聘信息的渠道 (四)困扰你的因素 (五)就业压力下的心理问题 四、小结与建议 (一)、正确定位就业 (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 福州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意向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如何端正就业心理,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高等学校和大学生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课题组以福建省内各高校女大学生为样本,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当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与问题,对此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福州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意向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前就业前景 2、了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 3、了解女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4、影响就业的因素 5、就业所遇到的问题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星期(2015/06/15-2015/06/28)。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福州女大学生,被访者定义为在2015福州刚毕业的女大学生。 调查实施时间为06月15日至28日,调查方法为街头拦截式访问。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按照福州市的人口流动分布以及地域分布,选取街头拦访调查点8个。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有效问卷为40份,问卷有效率为85.3%。调查实施自始至终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督导员(由全体成员担任)对调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检查、督导,并对完成的问卷进行了100%的检查。 (三)被访者基本情况 在40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0个,女性为40个,男女比率约为0:1。 被访者年龄大体集中在22至25之间的人群中,其中22—23岁的占51.9%,24—25岁的占48.1%, 被访者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国企25%,私企25%, 本次调查对象的就业心理,其中大部分存在于自卑15%、自负15%、焦虑25%、功利15%. 三、调查结果 (一)希望到哪里就业 女大学生在专业选择的传统观 念,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的就业设 置了障碍。根据一项福州女大学生就 业范围的调查,国企私企各占25%,集 体企业和自己创业各占10%,政府机关 和外企各占15%。众所周知,女大学生 较少选择理科,而大多集中选择文科 类专业。女大学生在专业的选择大多来自外部环境,而考虑专业发展前景的仅有23%。 (二)希望到哪个行业就业 就业缺乏准备,相关政策了解甚 少。对用人单位和就业地区的双重限制, 更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在就业单位的选 择和就业地区选择的调查上显示:有超 过70%的女大学生希望在大中城市工 作,并且就业首选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根据相关调查,目前金融类和科研 部门各占10%,教育类占25%,工程设 计类占5%,政府部门占30%,房地产和服务占15%,其他行业占5%。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平时注意搜集求职信息的,这种具有主动意识色彩的行为在女大学生只有23%,而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诸如就业指导、职业能力规划测评等等,与就业求职相关的活动基本都是学校组织,学生被动参与而已。高达76%的女大学生对于国家颁布的就业政策不太清楚,其中的原因可以用一个比例来解释:只有5%的女大学生认为获得理想工作的依靠因素是政策。 (三)获得就业招聘信息的渠道 当前大学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 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 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 就业机会。根据相关调查,目前社会提供资源 占5%,校园招聘会占15%,校园宣讲、招聘 会、老师推荐占10%,家人亲戚介绍和求职网 站各占25%,就业指导中心占5%,直接到心 仪的公司占10%,专业媒体占5%。在调查表 中发现,高达73%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其中55%的大学生通过利用专业的招聘网站获取企业招聘信息,18%的大学生也是通过浏览企业网站招聘来求职的,网络招聘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用信息。 (四)困扰你的因素 性别歧视占5%,专业限制 占25%,能力不足占15%,经验不 足占25%,学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