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讲 第4节 大气运动详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大气运动
一、大气运动:
(一)能量来源和根本原因
1、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大气运动
(二)大气运动的分类
1、按大气运动方向划分:水平运动(风)和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2、按范围大小划分:热力环流(小范围)和全球性大气环流(大范围)。
二、热力环流
(一)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循环运动,是大气运动 的形式
(二)形成:
近地面 →气流 运动→同一水平面 →大气 →热力环流
明确:
1、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我们把单位距离上的 叫气压梯度,把促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 吹向 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气压高低的判断
(1)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气压 ;气温低,气压 。
▲注意:
1、热力环流的形成是 的冷热不均造成的,跟高空没有关系。
2、各点气压的高低:
(1)在同一水平面上,在近地面,空气由 流向 ,说明 的气压比 高;在高空,空气由 流向 ,说明 的气压比 高。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A的气压 C;B的气压 D
即四点气压的高低为 。
(三)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1、城郊热力环流
因为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及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而形成“城市热岛”。在大气环流较弱时,出现气流在城市上升,郊区下沉,再由郊区回流到城市的热力环流,为“城郊环流”。
(1)从近地面的气温来看:城市 郊区,“城市热岛”;从降水的多少来看,城市 郊区,“城市雨岛”。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等选址都要布局在城市风下沉气流的距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和避免相互污染。
2、山谷风
因白天山顶比山谷升温快,导致山顶温度高而气压低,山谷气温低而气压高,使得气流从山谷吹向山顶,称为谷风;夜晚山顶比山谷放热快,导致山顶气温低而气压高,山谷气温高而气低,使得气流从山顶吹向山谷,称为山风。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
(1)按气压状况分: 和 。
(2)按水平气流运动状况: 和 。
2、判断天气状况
(1)低气压过境时,多 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 天气。
(2)低压槽控制多 天气;高压脊
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明确:
①气压带形成的原因
由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带是 和 。
由动力作用形成的气压带是 和 。
②降水: 和 控制地区降水较多。
和 控制地区降水较少。
③高压和低压的冷、热: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原因:受 移动的影响。
(2)移动规律:
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 ,冬季偏 。就整个全球而言,夏季偏向 纬,冬季偏向 纬。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1)影响
①、1月,北半球冬季, 气压带被亚欧大陆切断,亚欧大陆形成 高压( 高压),太平洋形成 低压,大西洋形成 低压。
②、7月,北半球夏季, 气压带被亚欧大陆切断,亚欧大陆形成 低压( 低压),太平洋形成 高压,大西洋形成 高压。
(2)南北半球气压带特点
①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因而气压带相对 ,呈带状分布。
②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明显,因而气压带相对破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形成若干个气压中心,呈断块状分布。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