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计算GDP的重要指标之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增强地区和国家经济实力,提高农村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农村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化建设等,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大有作为的舞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年增加,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三分天下占其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是否科学、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核算质量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判断。因此,如何科学地开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是统计部门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现行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制度在许多方面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计概念和方法,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不适应,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不少,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质疑和意见无法用现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制度去解释和处理,在报表指标设置上和一些具体指标等存在诸多矛盾,亟待研究解决。为此,本课题根据多年实践和下基层调查研究,在现行制度方法的基础上试图研究一套更适应现实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强的、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有指导作用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制度及方法》。 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投资统计调查 要建立科学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必须准确把握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原则、调查指标设置等基本方面。 (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1.农村固定资产。生产不外乎使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主要是指低值易耗品、原料等流动资产;劳动手段是指固定资产。从量化概念上讲,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较长(一般指一年及以上),单位价值较高(一般指财务规定的价值),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道路、桥梁、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工具、器具、办公、管理用具等等。 现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制度(以下简称现行制度),把农村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分别按200元和50元以上确定非农户(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与农户所有的资产。固定资产有其标准,其价值标准应由财务来规定,不同行业部门的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是不同的。 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农村进行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或全部更新)、改建(对原有设施改造或更新)、扩建(扩大规模建设)、新建(平地起家,从无到有建设)等活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将项目按计划管理或建设性质进行更新改造、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是按照农村建设项目分散、规模小、新建多且多在当年完成的特点分作农户和非农户两大块调查统计。 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预定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采取抽样调查方法,有计划地搜集农村调查网点上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量原始资料,并通过统计推断来反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貌的调查。 4.农村固定资产统计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农村固定资产统计是过去农村统计的组成部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过去没有放到农村统计内,进入90年代后,取消农村固定资产统计,才正式纳入农村统计中。应当注意的是现行制度中,在某些方面(后文有具体论述)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与农村固定资产统计相混淆。 5.投资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相当于投入的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即固定资产的资金和流动资产的资金。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只限于固定资产资金,即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统计调查,不是全部资本。 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是指还未用到建设工程上去的资金,包括已购买的放入仓库的建筑材料、需安装的设备等,这些是流动资金存在的形式,并未投入到建设工程上去并形成工作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投资完成工作量,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之有关的费用;也就是说只有材料和设备投入使用形成工作量,才统计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 7.新增固定资产与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新增固定资产又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交付生产或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资产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量指标,也是反映建设进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重要数据。新增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一致的,即一般有多少投资额就会有多少新增固定资产。新增固定资产永远是当期形成的价值量,它不存在原值、现值、残值、折旧等概念。而现行制度的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指标是一个会计概念,它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中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