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通江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调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调查与决策——《通江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调查》.txt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以前玩麻将都玩儿10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1块的了。”调查与决策——《通江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调查》总第368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36期
通江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调查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缩小城乡差距,继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实现养老不犯愁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最近我们到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就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其中通江县是我们这次调研的重点。通江县参与中日合作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对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推开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通江县参加中日合作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经验
通江县地处川东北秦巴山区,辖49个乡镇524个村,2008年总人口80.2万,其中农业人口68.9万,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水平。该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1996年启动后曲折发展。2002年通江县将这项工作摆到重要地位,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重新恢复和全面开展。2005年8月,通江县成为中日合作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与管理规范8个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从2006年1月启动,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在建立新型农保制度方面卓有成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为试点工作已走在了全国试点县的前列,积累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经验,为国家今年开展新农保试点和试点文件的制定起到了探索铺路的作用。截至2009年9月底,全县参保农民3万人,占农村应参保对象的7.4%,比巴中市高4.4个百分点,基金积累1430万元,已到期领取养老金626人,年发放养老金8.8万元,养老金通过县、乡镇信用社按时足额实现了社会化发放。通江县中日合作农保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保试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试点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县一级和乡镇建立健全专门的农保经办机构,县成立农业保险局,落实工作经费和配套资金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49个乡镇均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公室,共配备109名劳动保障专职干部,每个乡镇达到2-3名,落实专人负责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从县到乡镇实现了农保工作有人办公、有钱办事、有办公场所,为新农保试点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发动,让农民群众知晓新农保的意义和优惠政策是搞好新农保工作的重要因素。通江县利用县有线电视栏目、报刊杂志等宣传报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典型事例。县农保局和乡镇劳动保障办公室组成农保政策宣讲小组,深入乡村院户宣讲政策和印发宣传资料,利用乡镇赶集日公开兑现养老金以取信于民,激发群众的参保热情。在各乡镇参保户和到期领取户中,聘请了300多名懂政策并有一定宣讲能力的农保特约义务宣讲员,面对面与老百姓讲解政策,现身说法引导农民积极参保。
(三)抓好重点参保对象工作。通江县在推开新农保试点工作中,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突出抓好五大类重点人群的参保工作。一是全县1500多名村三职干部成为新农保的重点对象和固定对象,参保基金累计达256万元;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参保,参保人数1.55万人,入保基金累计达432万元;三是失地农民参保,目前失地农民入保350人,入保基金累计25万元;四是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户参保,参保人数2700多人,入保基金累计达85万元;五是各类专业大户、乡村医生等参保,参保人数2600人,入保基金累计达81万元。在五大类重点人群参保的带动下,农村其他群体已有7650人参保,入保基金达550万元。
(四)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农保管理运作模式和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是保障新农保基金安全的关键。通江县在试点中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乡镇征收基金,农保局办理业务,基金中心管理账务,财政专户管理基金,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一年一审计的运作模式,做到征收与支出分开、资金与账务分开、经办与监督分开,确保基金安全。根据农村经济状况不均的现状,制定不同层次的缴费标准及缴费方式,还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持一致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新农保业务办理规范化和基金管理制度化,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基金安全运行奠定了制度保障。
(五)建立县级财政参保补贴制度。为调动农民群众参加新农保的积极性,通江县探索实行了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度补贴的农保筹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