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338-2017大豆茎褐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65.020.01
B 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338—2017
大豆茎褐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dophora gregata
(Allington D.W.Chamb.) T.C.Harr. McNew
2017-12-29 发布 2018-07-01 实施
发布
GB/T 35338—2017
■ r ■ ——
刖 弓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
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枝楠、王念武、杜洪忠、王颖、吴品珊、程颖慧、汪莹、章桂明、李芳荣。
T
GB/T 35338—2017
大豆茎褐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茎褐腐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茎褐腐病菌的寄主携带大豆茎褐腐病菌的检疫鉴定。
2病菌的基本信息
学名 iCadophora gregata (Allington D.W. Chamb.) T.C. Harr. McNew
异名 :Cephaloaporium gregalum Allington D.W. Chamb.,PhiaLophora gregata (Allington
D.W. Chamb.) T.C.Harr.McNew
分类地位: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 ,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刺盾复目(Chae-
tothyriales), Hcrpotrichiellaceac 科。
大豆茎褐腐病菌有2个寄主专化型 ,即大豆茎褐腐病菌大豆专化型C. fire^ala f.sp. sojae和大豆
茎褐腐病菌赤豆专化型(• gregata f.sp. adzukicola ,二者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没有明显区别,主要为
DNA序列和寄主的差异,赤豆茎褐腐病菌侵染赤豆不侵染大豆,而大豆茎褐腐病菌侵染大豆不侵染赤
豆 。根据DNA序列和症状上的差异,大豆茎褐腐病菌大豆专化型C. KreKata f.sp. sojae又被分成两
种基因型,A型和B型。
传播途径:大豆茎褐腐病菌主要通过其寄主植物茎秆残体进行远距离传播。
大豆茎褐腐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序列信息参见附录B。
3方法原理
根据大豆茎褐腐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判断依据。
4仪器和器具
4.1仪器
主要使用的仪器包括:生物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1/1 000 g)、高压灭菌锅、
冰箱、PCR扩增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摇床。
4.2器具
主要使用的器具包括:烧杯、三角瓶、量筒、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