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doc

发布:2017-08-26约1.8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以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去获取新知识。 合作学习是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出有利培养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合作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方法;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21-01 围绕着高效课堂的,许多同仁都探索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实际的路子。合作学习不仅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主要的是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主要的是建立了小组互助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克服传统授课带来的一些弊端,“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拙见如下: 一 小组组建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差异特点的进行分组,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佳的合作学习小组。因为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的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平衡发展。小组一般由4~6人,优中差分配均衡,一般优等生1人,中等生3人,差生1人。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还可以重新组成。 二 小组讨论前 1.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和点拨学生,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保师生学习信息畅通,老师必须知道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点拨什么。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学生需要什么呢?如;小组讨论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背景在小组讨论的时,老师要深入学生当中,留意他们的举动,聆听他们的发言,发现他们的思维障碍。 2.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小组讨论目标, 让学生少走或者不走弯路。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先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小组讨论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三 小组讨论中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情感上开展小组讨论。在课堂上,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当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们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同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四 小组讨论后 1.小组讨论后,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好的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们的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同时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竞争,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不可或缺环节,它能很好地检测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有层次,有重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测试。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有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而是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 总之,在现今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重新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呼唤教师角色转变,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本,不断去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