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铸造产业集群现状和改进措施.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铸造产业集群现状和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是已经成为工业 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虽然我国铸造产量世界第一,但铸造 产业集群发展缓慢,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铸造产业未来的 发展。本文期望分析铸造产业集群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 解决措施,旨在能够提高铸造产业集群的水平。
关键词:铸造产业集群 一、国内外铸造产业集群的现状
1、国外铸造产业集群
全球已出现不少现代铸造工业园。如美国洛杉矶一铸造
工业,年产
工业
,年产60万吨,产值达55亿美元。韩国、台湾地区
等中、小铸造企业较多,往往以集群产业的形式存在,可共 享物流系统、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开发中心等,集聚效应 显著。印度在铸造产业集群方面比中国铸造业先行一步,铸 造厂家总数仅次于中国。在印度有5000个以上的铸造厂点, 每年生产铸件约750万吨。
2、我国的铸造业与铸造产业集群
我国的铸造业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经时代变迁、经济 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原生态的初级产业集群。历史上中国 三大铸造之乡:河北泊头、江苏无锡和广东佛山,其中泊头 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还有小有名气的浙江永康和湖南的嘉禾 等。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 铸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初级铸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向着 专业化、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将近300个,大都与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特色经济圈相适应,而铸造产业群主要分布 在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金三角、环渤海四大地区。
二、我国铸造产业集群的不足之处
我国虽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铸造产业集群水平却 很低。大多数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铸造产业集群,停 留在铸造企业聚集、”扎堆”的低水平状态,尚不具备产业 集群的集聚效应。主要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铸造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小、低、弱、散、差” 状况严重影响竞争力,即规模小、层次低、管理弱、摊子散、 环境差。
2、 集聚区内同行业无序竞争
集聚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各集聚区大多在地方行 政区划框架中孤立发展,配套性不强,有过度竞争的趋势。 一方面,同行业之间缺少正面交流和相互合作,缺少现代企 业团队协作精神,缺少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另一方面, 同行业之间产与销连接不紧,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对周围资 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扬弃,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 产业集聚优势,地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区域内缺少特色品牌
缺少特色品牌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壮大。从企业自身和 产业发展角度看,现有铸件的注册商标、专利、知名品牌数 量极少,女口:宁国凤形磨球和上海一达压铸机被评为”中国 名牌产品”;山东圣泉树脂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多 数铸造集聚区缺少品牌效应,影响了产品消费知晓率和市场 占有率,与铸造产业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制约了铸造产业 集群发展。
4、 从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才缺乏困扰铸造企业发展壮 大。我国的铸造技术与管理人员不但缺乏、水平不高,而且 分布不均。调查结果显示:一汽铸造、东风铸造、内蒙一机 等国营骨干铸造厂,技术、管理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 6-15. 8%,大多在10%以上;而为数众多的民营铸造企业, 其技术管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则在1.2-15.5%之间, 除个别厂在10%以上外,绝大多数厂在5%以下;多数家庭作 坊式铸造企业技术人员比例甚小,甚至没有。加之,铸造厂 工作环境差、强体力劳动、待遇低,从而工人难招,尤其是 技工更难招。不少大型骨干铸造企业都招有数量较多的农民 工,甚至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也使用农民工。沿海地区铸造厂 的工人大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流动 性强、未经专业培训、质量意识差、不安心。
5、管理粗放,无组织上、体制和制度上的保障,企业 无序化发展,部分集聚区所在的地方政府领导只注重发展本 地经济,不注重区域间的专业分工合作,没有集群发展规划, 更谈不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集聚区内多是相同产品的低 水平重复生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政策不配套;没有铸造 行业协会或虽有协会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大都缺乏相关中 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缺乏对企业知识 产权的有效保护、引导和监督。
面对目前,我国铸造产业集聚区大多处于粗放发展阶 段,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优化产品 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任务将变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我国铸造产业集群由大变强的措施
提高我国铸造产业集群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拟以铸造工业园区、铸造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铸造 行业准入制度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市场配置与政府导向 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各地区铸造产 业的优势互补和集群效能,促进管理精益、技术进步、产品 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