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_"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_辣椒.doc

发布:2018-07-08约6.42万字共2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oc_"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_辣椒 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要认真总结和收集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报我部.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2001年8月6日 中等职业学校 种植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 全日制学制3年.学校可以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也可以根据农事季节,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种植业第一线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 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种植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业务范围 1. 自主择业 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应聘于县、乡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国营、私营及各种股份制公司的种植类岗位群,从事植物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推广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工作. 2. 自立创业 围绕种植业从事自立创业活动,如承包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林场圃,开办民营性质的农业经营服务公司等.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人才规格要求 知识结构 1. 基础知识 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化学等. 2. 专业通修知识 植物生产与环境、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等. 3. 专业知识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等. 4. 职业技能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及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 5. 选修其他学科的知识 如选修养殖专业的课程等. 能力结构 1. 通用能力 人才规格要求 1.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思想基础,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文化素质方面 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知识,并通过计算机初级水平考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经济、管理、法律、公关礼仪、哲学、美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3. 身体素质方面 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经受挫折.达到国家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4. 专业素质方面 掌握与种植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组织实施并指导技术性生产与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设计生产方案和总结成功经验的能力;熟悉种植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通过考核获得国家行业工种的中级工资格证书.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理论教学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5个模块,每一模块包含若干课程. 文化课模块 教学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 教学要求:文化课教学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应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并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各门课程教学之中都应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文化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文化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型序号课程名称 学时数必修课1德育 175 2 语文 219 3 数学 181 续表 类型序号课程名称 学时数必修课4外语 260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2 6 体育与健康 130 7 化学 102 8 人文科学概论 96 合计1265 1. 德育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