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涂装前表面处理技术讲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涂装前表面处理
技术讲座
李新立,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提纲
涂装前表面处理目的
涂装前表面处理分类
钢铁材料涂装前表面处理
有色金属材料涂装前表面处理
非金属材料涂装前表面处理
典型产品涂装前处理工艺。
前处理废水治理建议
涂装前表面处理有关国家标准
一.涂装前表面处理目的
清除被涂物表面的油脂、油污、腐蚀产物、残留杂质物等,并赋与表面一定的化学、物理特性,达到增加涂漆层附着力,增加被涂物的保护性和装饰性目的。
二.涂装前表面处理分类
1.按处理方法分类
机械法和化学法
机械法 化学法
2.按处理材质分类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三.钢铁材料涂装前表面处理
钢铁表面处理常用功能性工序
除油脂的目的在于清除掉工件表面的油脂、油污。钢铁表面的主要污物见教材P111页的表2.1-1包括机械法、化学法两类。机械法主要是:手工擦刷、喷砂抛丸、火焰灼烧等。化学法主要:溶剂清洗、酸性清洗剂清洗、强碱液清洗,低碱性清洗剂清洗,溶剂乳化清洗等。以下介绍化学法除油脂工艺。
除油脱脂
强碱液清洗
强碱液除油脂是一种传统的有效方法。它是利用强碱对动植物油的皂化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皂化物达到除油脂的目的。纯粹的强碱液只能皂化除掉动植物油脂而不能除掉矿物油脂。因此人们通过在强碱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一般是磺酸类阴离子活性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达到除矿物油的目的。强碱液除油脂的使用温度都较高,通常〉80℃。常用强碱液清洗配方与工艺如下:
氢氧化钠 5%~10%
硅酸钠 2%~8%
磷酸钠(或碳酸钠) 1%~10%
表面活性剂(磺酸类)2%~5%
处理温度 80℃
处理时间 5~20min
处理方式 浸泡、喷淋均可
强碱清洗用主要材料和清洗方法分别见教材P112页表2.1-3和P114页表2.1-5。
强碱液除油脂需要较高温度,能耗大,对设备腐蚀性也大,并且材料成本并不算低,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正逐步减少。
溶剂乳化清洗
乳化液一般由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其工作液一般为乳白色乳液。它利用有机溶剂溶解油脂,表面活性剂乳化油脂,因此,除油速度较快。
乳化清洗一般总有一些残留薄油膜,如果作为涂装,还需用碱性清洗剂再洗一次,如果用于防锈目的时,可直接存放。
低碱性清洗液清洗
低碱性清洗液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除油脂剂。它的碱性低,一般pH值为9~12。对设备腐蚀较小,对工件表面状态破坏小,可在低温和中温下使用,除油脂效率较高。特别在喷淋方式使用时,除油脂效果特别好。低碱性清洗剂主要由无机低碱性助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等组成。无机型助剂主要是硅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钠、碳酸钠等。其作用是提供一定的碱度,有分散悬浮作用。可防止脱下来的油脂重新吸附在工件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采用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一般是聚氯乙烯类和磺酸盐型,它在除油脂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在有特殊要求时还需要加入一些其它添加物,如喷淋时需要加入消泡剂,有时还加入表面调整剂,起到脱脂、表调双重功能。低碱性清洗剂已有很多商业化产品。
一般常用的低碱性清洗液配方和工艺如下:
浸泡型 喷淋型
三聚磷酸钠 4~10g/l 4~10g/l
硅 酸 钠 0~10g/l 0~10g/l
碳 酸 钠 4~10g/l 4~10g/l
表面活性剂 5~20g/l 1~3 g/l
消 泡 剂 0 0.5~3.0g/l
表面调整剂 0~3 g/l 0~3 g/l
游 离 碱 度 5~20点 5~15点
处 理 温 度 常温~80℃ 40~70℃
处 理 时 间 5~20min 1.5~3.0min
浸泡型清洗剂主要应注意的是表面活性剂的浊点问题,当处理温度高于浊点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