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早期汉学的兴起-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拠点.PDF

发布:2018-04-03约3.31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早期汉学的兴起 张 西 平   中国的知识是如何传到欧洲的?欧洲最早关于中国的认识是如 何形成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回到大航海时代的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史之中。这里是中国 和欧洲文化关系的真正起点,今天我们这个世界的许多秘密实际上不少藏匿在这个时代。本书就 是从年的中国和欧洲文化交流史入手,从东西两个方面揭示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 流史中的历史作用。   这里,我首先以我的所研究的来华耶稣会士、波兰传教士卜弥格和当时在欧洲的重要学者基 歇尔之间的联系为例,来说明中西文化这一伟大的相遇,并以此文作为全书的序言。 一 基歇尔和他的《中国图说》   阿塔纳修斯•基歇尔( )是欧洲十七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 会士。他 年 月 日出生于德国的富尔达( ), 年 岁时加入了耶稣会,以后在 德国维尔茨堡()任数学教授和哲学教授。在德国三十年的战争中,他迁居到罗马生 活。在罗马公学教授数学和荷兰语。他兴趣广泛,知识广博,仅用拉丁出的著作就有多部。有 人说他是“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学家、哲学家、建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 1) 家、地理学家、东方学家、音乐学家、作曲家、诗人” “有时被称为最后的一个文艺复兴人 物。2)   基歇尔虽然著述繁多,但他在年在阿姆斯特丹所出版的《中国图说》恐怕是他一生中最 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中国图说》拉丁文版的原书名为” 才 日 ”,中文为《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 汇编》,简称《中国图说》即“ ”3)  北京外国語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1) 2) 同上。 3) 朱谦之先生在《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一书中对此书做过介绍,但池将该书第一版出版时间说年是 有误的。   这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碑,共有 章,分别从字音、 字义、解读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大泰景教碑。并公布了一幅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碑的手抄临摹 本。这是在十七世纪欧洲出版物中第一次公布这么多的汉字,这个碑文的汉字和拼音在欧洲早期 汉学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部分介绍的是历史上西方前往中国旅行的路线。这一部分共十章,从罗可.波罗以及元 代来华的方济各会传教士柏朗嘉宾( )、鲁布鲁克( )、鄂 多立克( )来华的路线和见闻到明清间来华的耶稣会士白乃心( , )吴尔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