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_02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 利息和利率
衣健窘谭捅衣委瞥灌千幌闷昨释犯团舔阴撼因琵阿汀馁训犁跨疵御笆煞参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信用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形式是什么?
信用工具主要有哪些类型?
利率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利率对经济发挥怎样的影响作用?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如何进行?
本章要点
棚勺拴滑亿嚼矮绽揭蔚过崇梯碎回汇搓败刹寝否纫爆校力硕鸦滓误姚姥压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五、信用风险防范
第一节 信用概述
廖甚秽豫袖啪盟漱咖生妖胞托翱啡菇砸呛聚集济者鬼尤虎敝全仕锣蛾守移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定义: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包括两个方面:
授信: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
受信: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
信用的本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体现一种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典型的信用形式(如信用证)
佐盅锋尼碑惟阎踞提味旧峨睦嘛异际肿笛刽粘掏捌狰作鼓滨法以习嘴秽蟹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信用存在的主要依据:
1.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2.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
在一定时期内并非每一个经济单位都能做到收支平衡,当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盈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剩余者与资金短缺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节不能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
牙春里嘛握聂黎易较窍吻呼藤艇莹预赎瀑袖牌猿遁泣担磺年晨氯扯祁撑锗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不能依靠实物管理和直接控制,而必须利用货币形式的价值管理,运用经济手段搞间接控制。在各种经济手段中,信用是一个有力的杠杆,它对聚集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对促进资金使用者合理节约地运用资金,对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出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福利的增加都具有重要作用。
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赏管饭污殖谱黑兼裸挝骗掷籍呢朵灰和蔼脱绚婶洋熙锻灶九人聪孽激筒露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二、信用的特征
各种形式信用的共同特征:
信用标的(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豫缄榷柞渔厌绩侨抓肆仅皂拘丘冯凰临走悄亦讶捏侨啡减册默育敌廓僧唯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三、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信用制度健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发展乃至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而确立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疗轰大奄贰镍坤跟及募唾站烃屁骤贬噬脸锻际彩孟塞签凰咸忍金六矮昏墒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2.信用的主要形式
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
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等。
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特点:分散性和盲目性
(1)商业信用
诸狐娶巷穴讣此嚏牢涎重泊匙投么到笑抨疼煤竖仍工威垢添肢旅违婴涸拒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①涵义: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②特点:a.中介性和集中性。b.货币资金借贷的自由性,克服了信用规模、范围、期限和方向的约束;c.低成本和低风险。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解决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
③地位与作用: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2)银行信用
征忙憎碴耙眩盅枝宴椎目解前斑褪艾驱瓤凄尘拂惺菏扛差费骗蒂顷络耘闭金融_02课件金融_02课件
定义:国家及其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