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工及质量验收要点简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要点简析摘 要:本文主要、钢筋笼、浇注砼及成桩等几个方面较为的阐述了质量验收的。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安全,验收
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做桩基,作支承、抗滑、挡土之用。对软土、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现就关于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简述如下,在此提出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要点,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0 Φ12@2000 1200 C30 C30 ZH2 1000 1500 10Φ16 1700 C30 C30 ZH3 1000 1500 16Φ16 2400 C30 C30 ZH4 1000 1700 16Φ16 2900 C30 C30 ZH5 1000 1900 16Φ16 3300 C30 C30 ZH6 1200 1600 16Φ16 C30 C30
该挡土桩是为了满足新建科技综合楼基而设计,防止山坡土体侧滑。分别在①轴A~G轴范围内设计14根,在①轴1/P~S轴范围内设计11根人工挖孔桩,合计25根桩;桩径均为1000,桩长15300,桩身主筋16Φ18,受力面加强筋8Φ18,加强筋Φ16@1500,箍筋? 8@200 。护壁、桩身砼均为C30 。
桩轴线间距1600,桩与桩之间采用砌240厚滤水砖,加Φ50泄水管,间距1000,土钉间距Φ18@300双向,L=600,挂网钢筋采用? 8@300,与土钉焊接,面层采用1:3水泥砂浆抹面15厚。
合计110根桩。
二、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校园内,场地地势较平坦,地面最大高差1米左右。拟建场地位于丘岗之间冲沟地带,场地地貌单元属于长江阶地。
2、地质构造及环境地质条件
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第四纪全新世以来无活动性断裂通过,自然条件下场地是稳定的。场区周边无大型污染企业,且场地地势较平坦,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环境地质条件。
3、地基土的构成及分布特征
根据野外勘察揭露,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共划分四个工程地质大层(编号①~④)。现将各层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详述如下:
①-1杂堆土:杂色,松散,一建筑垃圾为主,上部表层含约30cm混凝土堆填时间5年左右。层厚0.30~0.80米,层底埋深0.30~0.80米。
①-2素填土:灰褐色,稍湿,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偶见植物根茎。堆填时间5年左右。层厚0.80~3.90米,层底埋深1.20~4.40米。
②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中间含有氧化铁等,底部局部夹有条带壮粉土、粉砂,0.20~0.40米。中等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其层厚2.30~8.00米,层底埋深4.00~12.10米。
③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硬塑,含铁、锰质结构及兰灰色铝土质团块。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高。为中偏低压缩性。普遍分部其层厚0.50~11.70米,层底埋深4.60~19.80米。
④-1强风化砂岩:紫红色,岩芯呈土状,偶含风华碎块,岩芯碎块手捏可碎,水浸易软化、崩解。该层全场分布,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层厚0.40~3.30米,层底埋深5.90~20.70米。
④-2中风化砂岩:紫红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芯水浸易软化、崩解。该层全场分布,属软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I类。最大揭露厚度7.10米。
三、收集资料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必要的下列工程资料:1?、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和必要的水位地质资料;2?、桩基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资料;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5?、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6、?桩基钢筋砼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1?、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3、?制定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计划;4、?制定季节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2?、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