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发展思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 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的一种中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被许多大公司应用于针对核心员工与管理层的激励。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经济效益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有控股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 治理结构 管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89-03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的一种中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被许多大公司应用于针对核心员工与管理层的激励。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经济效益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拟在本文中对此进行探讨。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与发展前景
2005年股份分置改革开始后,陆续有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截至2013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498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集中在民企、发达地区、创业板和中小板,呈现出激励模式集中、激励对象众多的特点,以2013年情况为例:一是以民营企业为主,2013年国企实施股权激励14家,民企实施股权激励139家;二是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广东40家、浙江23家、北京15家、上海15家、江苏14家,前五位的地区合计公司107家,占比70%;三是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主,中小板和创业板各59家,合占77%;四是激励模式较集中,限制性股票68家,混合型17家;五是激励比例从1%至6%呈正态分布,其中激励比例2%至4%的有78家;六是激励对象众多,153家激励对象共25099人,平均每家164人。
2015年以来,许多上市公司在关于维护公司股价稳定的公告中都提出要开展“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例如,五粮液在7月10日的公告中提出“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措施,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推进”;首商股份的公告中提出“公司将制定股权激励方案,调动核心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华侨城A则提出“公司将加快推进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工作进度,尽早获批并实施,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
这些公告说明大量国有上市公司正在计划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的国企高管都希望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这是公开、合法地获取收入的最好方式。然而,由于近年来碍于一些规定,导致国有企业的高管们一时难以在上市公司中参与股权激励,因此缺乏动机支持上市公司层面的股权激励。
而2015年6月底所发生的股市波动给大量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们创造了一个进行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的极佳实施时机。一方面,政治氛围支持股权激励。现在是国家意志进行救市,国有上市公司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用股权激励计划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的信心。另一方面,在股价大跌后,大量中小规模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价被腰斩,使得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计划时能获取较低的基准价格。因此,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量的国有上市公司能够陆续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金融学博士后顾雷指出,在2015年5月25日至29日深市公司披露的209份上市公司调研报告里,就有近90家上市公司在披露的信息中谈到股权激励,诸如上海梅林、龙净环保、复兴医药、百圆裤业等概念股再次受到证券市场广泛关注,股权激励概念股俨然成为本轮大牛市中A股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建立股权激励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要想全面完成“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战略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引擎”作用,占领引领新常态的位置,把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制定融合发展举措,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积蓄转型升级势能。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我国A股市场中市值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如何完善其治理机制,不仅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能否进一步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国有资产能否进一步保值增值以及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充分调动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曾采取多种手段对其进行激励,比如,年薪制、利润分享制度等,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在一些国有企业。甚至还出现了贪污腐败大案、要案以及“59岁现象”。有些国有企业管理者一边拿着比普通职工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工资、奖金,一边却又将自己和家人的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