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 实践报告2500字.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社会 实践报告2500字 导语:暑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节点,让我们去体验社会,走向实践,感受生存。今年暑假的实习让我收获良多,感慨良多。我通过这次的实践了解基本的相关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技巧,提高了自己对这一行业的更好认识,同时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将会把通过是的得来的收获继续融入到生活中去,促进自己的成长。 文章一: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把实践的主题定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类,实践的主题为“体验低碳生活、推进绿色环保”,将我们实践团队的名称确定为“低碳生活,赢在未来”。 矿大南、北门商业区,由于地处学生宿舍附近,已经成为矿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此处社会人员复杂,环境条件比较差,一些商家没有注意到低碳排放,绿色环保,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到了矿大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饮食过程中,对老师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另外,随着徐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徐州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也吸引了很多旅游投资者的兴趣。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环境问题就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好的环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将此次社会实践实施的对象定位为矿大校区周边的摊位经营者、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方式是大家易于接受的宣传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知识及具体的改良措施等。 整个实践活动,我们秉着“低碳、节能”的理念,所有纸张均使用双面打印,所用的横幅也是找的用过的横幅,然后我们自己剪字贴上去制作的。尽量将花费控制在最低,将效果达到最好。我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以调查与宣传两种形式进行,共发出调查表60张,收回59张,调查对象包括学生、摊位经营者以及游客等群体。 8月16号,制作宣传单、调查表,团队成员自制横幅,由团队成员制定实践的计划,做好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一切准备工作。17至20号,我们分别在矿大南湖校区南门附近的居民区及商业区、矿大南湖校区的北门小摊群、泉山森林公园、淮海纪念塔进行了宣传与调查活动。最后,在纪念塔前面我们所有成员合影,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在活动工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在我们发宣传单的过程中,很多游客觉得我们这是多次一举,而且觉得这一切与人们的生活基本就没啥联系,所以他们也不接受我们的宣传单,也不乐意帮我们填宣传单。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这也许是我们宣传不到位,很多人意识不到低碳、环保不仅仅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整个人类的生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希望我们的宣传能够改变他们的一些基本看使得低碳生活真正的从每个人做起。 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主要对调查问卷中的四个问题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1)对于问题1. 请问你听说过“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名词并了解具体的概念吗? 选择“A.知道,而且很清楚具体指的是什么”的人数占61%; 选择“B.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的人数占37%; 选择“C.不知道”的人数占2%。 (2)对于问题4.你认同“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观点吗? 选择“A.认同,我大力提倡这种观点”的人数占75%; 选择“B.不认同”的人数占10%”; 选择“C.不知道”的人数占“15%” (3)对于问题5.请问你认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吗,你会响应并采取行动吗? 选择“A.有关,这是政府为了我们国家和我们公民的一项民生工程,我会积极响应并已经开始行动”的人数占71%; 选择“B.无关”的人数占14%; 选择“C.不知道”的人数占15%”。 (4)对于问题13. 假如绿色环保和自己的利益相冲突,你会偏向于哪一个? 选择“A.绿色环保”的人数占38%; 选择“B.自己的利益”的人数占31%; 选择“C.无所谓”的人数占31%。 (5)对于问题16.你是否了解到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并是否会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呢? 选择“A.了解到了一些,会积极付诸于行动”的占83%; 选择“B.没有了解到,还会以原来的生活方式追求”的占17%。 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人们都有低碳生活的意识,而且对这一方面知识了解一些,但是也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次上,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仅仅是有意识,对于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节能减排,绿色生活”却没有太多的认识与了解。在我们的宣传单上就列举了很多生活中很常见、也很容易实施的低碳排放措施。比如说,如何正确使用燃气做饭,如何使用家用电器才能最省电等等。 2、 从问题4、5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认为节能减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