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政务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Internet/Internet技术的运用,办公自支化技术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并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电子政务的概念随之孕育而生。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网络一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后在网络上实现运作,从而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和行政监管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向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府是西方国家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通用概念,是现有的政府机构、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后所重新构成的全新的一体化政府管理形态,是一个和传统政府相对应的概念,其重点在政府电子化。从政府信息化的角度讲,一体化政府上一个虚拟的政府,是一个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电子政府服务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词汇有“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这两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等同视之。
电子政府从政府业务上讲是一个程序概念,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及实现,即政府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务,其重点在政务,电子是政务的手段。这一概念强调对原有政府管理结构以及政府业务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方法要进行重大的乃至根本的改造(Government Reengineering),从而构建成一个基于形态。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在于:电子政府的建立以一系列电子政务的实现为前提,如果没有大量政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政府是不可能建立的,好电子政府的建立必须是以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基础,电子政府的建立过程也就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区别在于:电子政务通常是指一个一个具体政务工作的信息化,而电子政府则指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的信息化。在实践中,有的政府机构在某些领域或某几项政务工作中实现了信息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政府的建立。但只要建立了电子政府,则政务工作必然都实现了信息化。
简而言之,电子政务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电子政务必然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
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
电子政务要对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以适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在管理形态、管理区域、决策权限、管理模式、管理幅度与层次、运行环境、基本概念、运作方式、沟通模式、组织结构、遵循法则、管理方式、成本与效率等一系列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见表达1.1)。
表1.1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特征比较
类 别 传统政务 电子政务 管理形态 实体性 虚拟性 管理区域 区域性 全球性 决策权限 集中管理 决策权下放 管理模式 政府实体性管理 系统程序式管理 组织结构与框架 分层结构、官僚体制 扁平化、标准化的中间工具 管理幅度与层次 幅度窄、层次多 幅度宽、层次少 运行环境 传统经济 现代经济 基本理念 管理控制 公开参政 运作方式 层层审核 在线畅通 沟通模式 单向 双向互动 服务层面 服务单一化 服务多样化 成本效率 政务边际成本递增 政务边际成本递增减 归纳起来,电子政务有如下基本特征:
1、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做到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办公、多部门网上协同办公的一体化服务。
2、构建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政府的信息与服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
3、实现由传统的按部门秩序办公向多部门协同办公的转变。电子政务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同时,由原来按部门串行办公转变为多部门并行办公,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4、担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领域的准确的、可靠的作息以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的判断及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而提升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5、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并最终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政府信息化可以使政府机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政府组织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广泛的沟通网络环境,这种网络环境将打破时间、空间及行政组织部门与层次之间的限制,提出高政府内外的效率,及时传达政府的施政意图,反应公众的要求和呼声,从而提出高政治治理的反应能力的社会回应力。
6、改变政府的工作作风,促使公务员树立服务观念。电子政务将改变政府的服务模式和工作作风,公众不必为办理某件事情在政府部门来回奔波,而只需在网上填写办事所需要的相关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