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活:7 植物的茎》说课稿-2024-2025学年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001].docx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7植物的茎》说课稿-2024-2025学年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中的《7植物的茎》为教学内容,围绕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要求进行设计。首先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植物茎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通过讲解茎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茎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茎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技能。
2.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积极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3.科学思维: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够从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中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解释。
4.科学责任:教育学生认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
2.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1.理解茎内部结构对功能的支撑作用。
2.掌握茎的输导功能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解决办法:
1.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资料,直观展示茎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理解茎的不同部分。
2.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将茎切片观察其内部结构,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茎功能的理解。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茎在植物生长中的实际作用,如水分和营养的输送。
4.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手一册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植物茎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茎的横切面图。
3.实验器材:准备茎的切片样本、放大镜、剪刀、滴管等实验工具。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确保每组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茎有什么不同吗?它们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以及植物的基本结构。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茎的结构,包括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举例说明:以常见的植物茎为例,如竹子、树木等,解释茎的输导功能和支持功能。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组学生观察一种植物的茎,记录其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进行茎的横切面观察实验,使用放大镜和切片样本,学生尝试描述所观察到的结构。
-教师指导: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茎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并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茎,记录下茎的特点,下节课分享观察结果,并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拓展与延伸
1.提供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的茎:探索生命的支柱》
-《茎的秘密:植物生长的奇妙旅程》
-《从茎到叶:植物的光合作用之旅》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茎,记录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分析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研究茎的输导系统,了解水分和养分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
-探索茎的再生能力,例如观察土豆或其他植物的茎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生长的过程。
-学习茎的繁殖方法,如扦插、嫁接等,尝试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植物繁殖实验。
-阅读关于植物茎的科学文章,深入了解茎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
-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绿化活动,亲身体验种植植物的过程,关注茎的生长变化。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茎的科学研究进展,了解科学家如何研究植物茎的功能和应用。
-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在茎的研究中的发现和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与总结
这节课《植物的生活:7植物的茎》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实物和图片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植物茎的多样性。我发现这样的导入方式很有效,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提出了很多好奇的问题。但是我也注意到,导入环节需要更加精炼,以便留出更多时间深入讲解茎的结构和功能。
在讲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