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地区两大城市——成都和重庆发展的战略支撑。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启动于2003年,“一区两市三州四城”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西部开放的“前哨”。
为加强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夯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础,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提升成渝经济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项目拟对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1.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及其内涵
通过全面回顾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历程,解析主体功能区不同于以往城市规划的特殊性质,界定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内涵框架。
2.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
基于成渝经济区的区位、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制定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
3.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方案
根据划分原则,结合成渝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特色产业,制定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方案,为经济区的全面发展提供规划支持。
4.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符合成渝经济区实际情况的主体功能区发展路径,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引动力和外向支撑。
三、研究意义
1.有助于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发展
成渝经济区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经济区。本次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内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内部协调发展,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提供支撑。
2.有助于提升成渝经济区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深入研究及规划,可以更好地发挥成渝经济区的带动效应,提高区域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活力,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有助于增强成渝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渝经济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十分突出。通过对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区域的环保和生态优势,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保障区域安全和可靠性,提升区域安全防范能力。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梳理国内外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其课题思路和实施方案。
2.分析成渝经济区的区位环境、产业经济深度结构、基础设施等情况,区分经济区不同片区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
3.结合现状和趋势预测,对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划分方案进行模拟和实证研究。
4.建立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发展路径模型,使用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的相关技术方法,分析不同选择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影响,推导出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