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注塑塑料件成型方法简介.ppt

发布:2018-12-20约5.4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54 4. BMC注射模 前面所述的普通注射模主要针对的是热塑性塑料的注塑成型,下面将要讲述的BMC注射模是针对热固性塑料的成型的。与普通注射模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他注射模都是需要加冷却水以便熔融塑胶尽快固化成型的,BMC注射模却需要保证模具温度在140~170℃,而进料斗的温度反而要保持在30~60℃左右。主要原因是BMC(块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的一种,加热才能固化;又要保证在塑料进入模腔之前不能固化。 关于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的区别将会在下次的培训中详解。 第 32 页 第 33 页 5. 共注射模 分为多色多模注射成型、多色单模分层注射成型、多色单模混色注射成型。注意不论哪一种多色共注射模,每种材料的进料斗都是分开有多个。多色多模注射成型要求注塑机能够装上多套模具,旋转工作台。一个产品共用同一个公模和多套母模,任意两套母模与公模之间的间隙不等。当公模和第一套母模合模注完一种材料后,开模但不顶出塑料制品,工作台旋转,塑料制品与公模一起再与第二套母模合模注入下一种材料。直到所有的配色材料全部注射完毕,冷却定型后再顶出塑料成品件。多色单模分层注射成型类似于结构发泡模的二次开模法,只是熔融塑胶中没有添加发泡剂,二次开模只是为了注入下一种熔融塑胶。多色单模混色注射成型与普通注射模几乎相同,只是进料喷嘴是特制的,两种熔融塑胶混合后同时注入模腔。而且材料的配比是可以调整的。 第 34 页 6. 反应注射模 是一种广义的多色单模混色注射模。两种材料熔融后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固化成型,所以一定要保证化学反应在模腔内进行。进料喷嘴内部设有分流道,或者两种材料就是通过多个流道进入模腔内部,每个流道的注射速度和注射压都可以单独调整。某些反应注射的过程中会生成气体,故也要设计排气孔。塑料可以是多种成分共混发生化学反应制成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证明:大家在高中化学课中都做过一个试验——酚醛实验。酚醛树脂基塑料又称电木,多用于各种电灯开关、插座等。 第 35 页 7. 注塑+气辅 简称气辅成型,主要针对塑件产品需要两边同时保证相邻的两个外观面但又会导致局部材料过厚的情形,或者局部需要增加厚度以增加强度的情形。属于一种夹芯注射,但这个夹芯是气体(通常是N2)。一般会出现在模具的中央,需要增加进气装置,某些可能需要设置排气和溢料回收装置。原理是利用了大截面处紧贴模腔的部分会先于内部固化,在内部没有固化的时候利用高压气体将内部填充,防止由于内外冷却速度不同导致的表面缩痕。常见于门内饰板。见下页图,普力马后背门侧内饰板。由于脱模方向与侧壁之间夹角是锐角,但又要保证两个外观面,由于边界较长而且扭曲,使用滑块的方案显然不现实,所以只有采用气辅成型。 第 36 页 普力马后背门侧内饰板 第 37 页 8. 注塑+吹塑 其实这种成型方法汽车零件中不常见,类似于气辅成型,但气辅不需要将零件吹膨胀成薄壁。使用了注塑可以避免单纯的吹塑精度不高的缺点。举例:可乐瓶。下图是可乐瓶注塑吹模示意图。 主动吹气法成型 第 38 页 ● 吹塑成型 吹塑成型的成型机理就是让气体作为型芯,膨胀的气体将熔态塑胶压紧在模具侧壁,最终形成封闭(或者筒状封闭)的薄壁零件。这种气芯可以实现注塑模不能实现的各种扭曲的变截面的内芯,而且只需要外侧壁的模具,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内部气压很高,为了防止气芯压力过大将表面吹破,模具上要设计放气装置。缺点就是外表面的质量不高,而且不能成型很精确的尺寸,通常不能成型较小的R角。通常情况下普通吹塑方式制成的塑件的厚度为1.0~1.5mm,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吹塑零件通常要在边界留出裕量,便于手工剪除非功能性部分。 下面简要介绍空调风管的成型过程。 熔胶筒状进料 将下端封闭 合模成型 第 1 页 塑料件成型方法简介 2006.12.22 第 2 页 前言   塑料成型工艺,需要研究塑料的材料流动性、收缩率、成型方法、进胶点、注塑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塑料零件的设计者有必要了解这些。产品设计首先要保证的是零件的使用,塑料件也不例外。在满足使用的前提条件下,由塑料产品工程师确定零件的成型方式,至于塑件制造、成型等其他具体的工艺参数完全可以由相应的模具商来选择确定。但是零件结构设计得不合理必然要导致成型工艺的复杂化,甚至有可能导致零件制造成本的放大化。我们了解成型工艺的目的在于如何使零件生产制造更方便、如何使零件的制造成本尽可能的低。 在此我只简要地介绍一下用于塑料件成型的方法,主要介绍各种塑料模具的特点。 培训目标   1.了解各种塑料成型方法的特点; 2.掌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