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 168) 中国临床医生 2011年 第39卷 第3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
刘 晓 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 北京 100050)
: R725 : A : 1008- 1089( 2011) 03- 0008- 05
doi: 10. 3969/j. issn. 1008- 1089. 2011. 03. 003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属副粘病毒科肺炎属, 凝素家族蛋白包括表面活性蛋白 A ( SPA) 和表面
是 一种有胞膜的 股负链RNA 病毒, 有大约 15000 活性蛋白 D ( SPD ), 二者通过与病毒表面 和 G
个氨基酸, 有 1 个血清型可分为AB 两个亚型 蛋白结合, 在抗病毒防御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RSV 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其次污染的手指直 乳铁蛋白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这些天然成分
接将病毒接种到鼻黏膜和眼黏膜是重要传播途径 与RSV 表面的糖蛋白结合, 激活淋巴细胞功能, 利
RSV 是一个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 于病毒清除微生物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 PRRs
的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病原体, 首次感染多发生 )识别和启动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 的天然免
在 1岁以内的婴儿, 尤其是 2 ~ 6 个月的婴幼儿, 是 疫应答 趋化因子: 上皮细胞的RSV 感染可以直
造成婴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之 一, 同时也是儿童支 接或间接产生大量趋化因子, 募集免疫细胞到达感
气管哮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部分患儿在 染部位细胞因子: NK 细胞, 分泌抗病毒细胞因
生命早期发生RSV下呼吸道感染后, 可能发展为反 子以控制感染免疫细胞: 对趋化因子细胞因子
复咳嗽和喘息, 其喘息症状可反复发生, 持续到 3岁 作出应答的其他免疫细胞还包括巨噬细胞嗜酸性
以上, 23%的患儿发展为儿童哮喘, 如果存在过敏体 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它们在控制
质和(或) 哮喘家族史可增加这种危险性RSV 也 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当应答不平衡时, 可能加剧
能造成成年人感染, 大约 50% 的成人哮喘加重由 炎症反应, 导致疾病发生EOS脱颗粒: 释放核糖
RSV 感染引起RSV 感染后形成的免疫机制中, 呼 核酸酶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嗜酸性粒细胞
吸道局部免疫占主导地位感染在 6 个月以下婴儿 阳离子蛋白, 发挥抗病毒活性, 但这些介质的不恰当
较为严重, 其主要病变累及毛细支气管, 亦可累及支 表达与支气管高反应性及RSV 相关的喘息有关
气管和肺泡而致 RSV 肺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 1. 2. 2 获得性免疫由 B细胞和 T 细胞
和呼吸困难喘憋等, RSV 所致肺炎临床表现较危 应答组成, 具有抗原特异性抗原识别多样性记忆
重, 与免疫方面尚不成熟有关 性自身免疫耐受性等特点B细胞应答包括: 分
1 泌性 IgA: 上呼吸道对 RSV 感染的抵御主要由局部
RSV 感染与儿童哮喘有 一定的关联, 故受到极 分泌性 IgA 介导 IgM中和性 IgG: 而长期抗
大的关注 RSV体液免疫反应与 IgM, 尤其中和性 IgG 有关
1. 1 RSV 的抗原特性 RSV 属副粘病毒科肺炎病 黏膜和血清抗体: 对 RSV 感染和再感染有保护作
毒属的 股负链 RNA 病毒, 其基因组是约 15000 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