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基处理 6复合地基.ppt

发布:2019-03-02约1.72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6.1 复合地基的定义与分类 6.2 复合地基的常用型式 6.3 复合地基的常用概念 6.4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6.5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6.6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1 复合地基的定义与分类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经过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通常有三种类型: 均质地基、复合地基和桩基。 人工地基中的双层地基是指天然地基经地基处理形成的均质加固区的厚度与荷载作用面积或者与其相应持力层和压缩层厚度相比较小时,在荷载作用影响区内,地基由两层性质相差较大的土体组成,如图所示。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桩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上部结构的荷载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 复合地基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可分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坚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两类, 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有时也称为柱。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通常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可做如下分类: 桩体复合地基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点: (1)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是非均质的和各向异性的;(均质) (2)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桩基) 6.2 复合地基的常用型式 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复合地基型式很多,可从下述三个方面来分类: ①增强体设置方向; ②增强体材料; ③基础刚度以及是否设置垫层; ④增强体长度。 6.3 复合地基的常用概念 1.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 2.复台地基桩土应力比 3.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 4.复合模量 1.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体,基体称为桩间土体。若桩体的横截面积为Ap,该桩体所承担的加固面积为Ae。,则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的定义为 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基土性质的变化、上部结构荷载的不均匀性以及基础平面尺寸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在整个基础下部是等间距布桩。对只在基础下布桩的复合地基,桩的截面面积之和与基础总面积相等的复合土体面积之比,称为平均面积置换率。 2.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实际工程中,即使是单一桩型的复合地基,由于桩处在基础下的部位不同或桩距不同,桩土应力比n也不同。将基础下桩的平均桩顶应力与桩间土平均应力之比定义为平均桩土应力比。 基础下的平均桩土应力比是反映桩土荷载分担的一个参数。 桩体材料刚度越大,桩土应力比就越大; 桩越长,桩土应力比就越大; 面积置换率越小,桩土应力比就越大。 3.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 4.复合模量 6.4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桩体复合地基中,散体材料桩、柔性桩和刚性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是不同的。桩体复合地基上基础刚度大小、是否设置垫层、垫层的厚度等都对复合地基受力性状有较大影响,在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中都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桩体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比较复杂。 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两种思路: (1)分别确定桩体的承载力和桩间土的承载力,根据一定的原则叠加两部分得到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2)将桩体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作为整体来考虑,确定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1)叠加 (2)整体 6.5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6.6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S=s1+s2 S1:加固区沉降(复合模量法、应力修正法、桩身压缩法) S2:下卧层沉降(分层总和法) 加固区沉降 1、复合模量法 加固区沉降 2、应力修正法(ES法) 加固区沉降 3、桩身压缩模量法(Ep法) S2:下卧层沉降(分层总和法) * * 桩基 极限承载力 承载力特征值 复合土体综合强度指标可采用面积比法计算。复合土体内聚力Cc和内摩擦角表达式可用下述两式表示: 视粘聚力 能量消散率增量 承载力增量 Sp为桩身压缩量; 为桩底端刺入下卧层土体中的刺入量。 应力集中系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