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闻动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端白酒遇冷中低端酒企难熬 专家倡抢占全国市场
2013年09月23日 15:18: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分享到: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o 分享到新华微博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o 分享到QQ空间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o 分享到新浪微博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o 分享到腾讯微博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o 分享到人人网 HYPERLINK /overseas/2013-09/23/c_125431340.htm \l # \o 累计分享0次 0
寒冬。对于中国白酒企业来说,这是其现状的最佳描述。从今年年初开始,无论是酒企,还是其上下游企业,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受“塑化剂”事件、“三公”消费受限等的影响,高端白酒企业压力重重,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以为“机会来了”的中低端白酒企业,突然发现市场变得“很拥挤”。之前“高高在上”的高端酒“放下身段”,要么降价,要么推出中低端酒,来抢夺市场。
全行业低迷,贵州酒企也不能独善其身。“预计此次白酒行业‘寒冬’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我们肯定也会经历阵痛。不过,我们希望通过转型、资源整合,‘危’中寻‘机’,让贵州白酒真正成为中国白酒的标杆。”贵州白酒企业冷静地看待此次“寒冬”。
如今,贵州白酒已走在转型的路上,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牵手”电商,打破销售瓶颈;重视品牌经营,探索新营销模式;完善产品结构,布局大众市场……
行业“寒冬”
高端白酒集体遇冷
2012年末,随着“三公”消费限制、“禁酒令”等政策相继出台,高端白酒集体遇冷,国内白酒行业步入“寒冬”。从今年年初开始,无论是酒企,还是其上下游企业,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市白酒企业,今年上半年交出了最差的一份“悲情中报”。
据中报显示,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顺鑫农业等在内的16家上市白酒企业中,仅有4家白酒企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其余12家的营收增速均为个位数。从净利润上看,同比下降的达8家。其中,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龙头老大”茅台集团实现营收141.28亿元,同比增长6.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48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净利润增速为贵州茅台2001年上市以来的最低,营收增速则是上市以来第二低,仅高于受非典影响的2003年上半年。其在中报中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端酒市场遇冷。
全行业低迷,茅台之外的贵州酒企也不能独善其身。贵州贵酒集团,作为贵阳最大的白酒企业,以生产销售中高端白酒为主。今年上半年,其白酒销售也遭遇重挫。“今年年初,企业定下的销售预期是2.8亿元,但上半年仅完成1亿元。目前,我们已把销售预期下调为2亿元。”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正东说。
中低端酒企日子难熬
在“三公”消费限制高端白酒之初,一些生产中低端白酒的酒企曾暗自窃喜:“酒总要喝,不喝高端,当然得改喝中端的。”
然而,事实却很残酷。高端白酒集体遇冷,让众多白酒上市公司“高度关注”中低端市场。酒中酒集团品牌推广负责人吴朦说,他们“放下身段”,要么降价,要么推出中低端酒,来抢夺市场。本以为“机会来了”的中低端酒企,突然发现市场突然变得“很拥挤”,“今年以来,酒中酒旗下的高端酒业绩下滑,而中低端酒虽有增长,但发展速度也在放缓。”
“茅台仁酒以及汉酱酒价格从700余元一下降至300元、400元,这让中端白酒企业感受到了很大压力。”贵州珍酒厂销售公司经理刘辉说,珍酒的市场定位主打中端路线,价格200元以下的酒占较大比例,“虽然受政策影响较小,但中端市场一下子挤进了几十、上百个品牌,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随着白酒行业整体步入“寒冬”,这对于众多不知名的小型白酒企业来说,或将面临灭顶之灾。
贵州海纳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一家从事白酒贴牌以及品牌酒代理销售的公司。“去年,我们的销售额近1600万元,而今年1至7月却仅有200余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叶亭说:“超市是我们的主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