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级经济法》模拟题三.doc

发布:2015-12-25约1.88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级经济法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 1、 乙工厂为了增加自己产品销量,模仿某著名厂家甲生产的同类知名产品的包装,使一些消费者认为该产品是甲工厂生产的。关于这一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两种产品的包装类似,足以使消费者产生混淆,故乙工厂行为属不正当竞争行为 B.尽管包装类似,如果消费者经过仔细判断仍然能够区分出来属于乙工厂生产,就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C.乙工厂的产品如果表明了自己的商标和厂址,就不构成侵权 D.如果甲工厂没有就该包装申请专利权,则乙工厂的行为就是正当行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是仿冒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P438 【您的回答】:您未答题 2、 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作期限,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合作企业合作期限届满,若继续经营,则应在距合作期限届满的180天前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B.审批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决定是否批准 C.经批准延长合作期限的,延长的期限从期限届满后第一天计算 D.外国合作者已经先行回收投资完毕,合作企业期限届满,也应当在距合作期限届满的180天前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合作企业的合作期限。根据规定,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并且投资已经回收完毕的,合作企业期限届满不再延长;但是,外国合作者增加投资的,经合作各方协商同意,可以依法向审查批准机关申请延长合作期限。P139 【您的回答】:您未答题 3、 根据《证券法》规定,下列关于证券承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证券承销业务采取代销或者包销方式 B.证券公司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招揽证券承销业务 C.证券公司承销证券,应当同发行人签订代销或者包销协议 D.承销团应当由发起人和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组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证券的承销。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的,应当由承销团承销。承销团应当由主承销和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组成。P171 【您的回答】:您未答题 4、 根据消费税的规定,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生产时纳税 B.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 C.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除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外的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 D.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于报关进口时纳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纳税人销售时纳税。P320 【您的回答】:您未答题 5、 某居民企业2008年度境内生产经营亏损10万元,2009年生产经营所得220万元,从境内居民企业分回投资收益5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15万元,国库券转让收益25万元;境外投资企业亏损40万元。该企业2009年应纳所得税额为( )万元。 A.35 B.52.5 C.48.75 D.58.7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企业所得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税。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该企业2008年应纳所得税额=(220+25-10)×25%=58.75(万元)。P352、383 【您的回答】:您未答题 6、 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 )的罚款。 A.2倍 B.3倍 C.1倍以上2倍以下 D.1倍以上3倍以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假冒仿冒的法律责任。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P442 【您的回答】:您未答题 7、 从行为对象角度出发,国家调整税收优惠措施的立法行为,属于( )。 A.非单方行为 B.对策行为 C.具体行为 D.抽象行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分类。国家调整税收优惠措施的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为。抽象行为是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行为。因此选项C不对。选项B对策行为是接受调制的主体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