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再造的推进策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再造的推进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为新世纪政府组织的管理变革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对人本管理等先进管理理论的创造性应用成为当今政府组织顺应电子政务的要求进行管理创新的最佳策略选择。探讨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组织的行政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再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165-02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组织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一)流程再造下的行政组织新特征
政府行政变革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兴起而变得更加强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技术政策主任迈克尔?尼尔森(MikeNe1Son)指出:“正像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商业结构一样,我们可以预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政府的结构和职能。”具体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政府行政管理产生以下新的特征:
1.网络化将使政府人员大幅精简,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政府职能将重新定位,其职能也将发生转变,服务将成为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公众满意度将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3.网络化为公民了解政府的工作提供了经济而快捷的渠道,因而政府在网络时代所受到的监督的范围和力度将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这也迫使政府必须在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水准等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以上三方面的转变,涉及到了人员配置、职能界定以及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
政府要实现这些转变,仅仅依靠技术层面上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取得满意效果的。本文认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相关技术可能就是解决网络环境下政府管理问题的一个途径。
(二)电子政务环境下组织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政府流程再造是实施电子政务的一个必要过程,要实现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预期目标,必须再造政府业务流程,使流程简化、优化。但试图一步到位是不切合实际,必须以一种渐进的、逐步优化的方式进行。可从流程再造的迫切程度和流程再造涉及的利益调整面两个角度设计政府流程再造的推进策略。流程再造的迫切程度往往与现有流程的合理性和电子政务系统能否支持现有流程有关。政府需要进行再造的流程可分为A,B,C三类。A类流程是本来就认定的不合理流程:B类流程是:在没有上电子政务系统前是合理流程,但是电子政务系统不能支持,如果不再造,将影响电子政务系统的推进:C类流程是:已经存在,电子政务系统也能够支持,但是没有获得最好效应的流程。A,B两类流程是实施电子政务前必须再造的,C类流程不影响电子政务的实施,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中需要优化的一类流程。C类流程再造不可能在电子政务实施前进行,因为它们在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前很难被发现,而且没有电子政务系统的依托,也无法进行再造。因此,从现有流程需要再造的迫切程度上来说,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推进策略是:对于那些阻碍电子政务推进的流程A(,B两类),坚决去掉或改掉:而对那些不影响电子政务启动的非优化流程(C类)暂缓再造,等电子政务系统运转起来后,再集中精力按照轻重缓急逐步优化。
从政府流程再造涉及的利益调整面看,不同级别政府中,基层BPR涉及的利益调整面较小,高层BPR涉及的利益调整面大:同一级政府中,公众服务BPR涉及的利益调整面小,内部业务BPR涉及的利益调整面大。
因此,从BPR涉及的利益调整面来说,政府流程再造要从基层入手,从公众服务入手,自下而上,由外向里,逐步推进。其主要目标和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业务流程的创新。力求行政组织的每一个流程的高效率化和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这是流程再造的本质特点,与以往的过程管理有着显著区别。流程再造,则突破传统思想,强调从零开始达到每个流程的高效率化,力求以流程的差异化获取竞争力,提高行政组织的快速应变力和整体绩效。流程再造正是使业务流程的差异化和时间管理的差异化成为竞争的利器。
2.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出发点。流程再造理论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对工作过程、管理过程的重新认识、再设计都以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公众满意度的提升来扩大行政组织的影响力。
3.高度关注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再造工程的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信息系统MSI、资源计划系统ERP等的应用,变革行政组织流程和组织结构。此外,行政组织再造注重借助外部智力,从组织外部吸收管理顾问参与再造小组的创新工作。
4.强调按过程流向进行组织设计。当行政组织发展到相当规模时,横向组织导致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越来越困难。再造学说认为最有效的组织应按业务流程进行组织设置,围绕着完成工作集中各方面的职能人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