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氯化工的艺典型事故的案例分析.ppt

发布:2020-09-27约2.5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氯化工艺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氧化乙酸氯化岗位玻璃冷却器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10月25日上午10:30分,某化工厂氯乙酸工段 c1氯化釜系统玻璃冷却器突然发生爆炸。其中C1氯化釜三 楼九节玻璃冷却器全部炸坏,炸坏后的碎片造成附近D2、 E2等三台氯化釜共七节玻璃冷却器不同程序的损坏 爆炸发生后,当班人员迅速关闭氯化系统相关阀门,氯化岗 位做紧急停车处理,氯乙酸其他结晶、离心包装等闵位未受 到影响,生产保持正常运行。经维修人员紧急检查、抢修后 氯化岗位于11:00部分氯化釜恢复开车(4主4副),下午 18:30分氯化系统开满正常。这次事故由于设备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约为2万余元,并且爆炸后形成的酸雾向周围弥散, 造成极坏的影响。 2.事故调查: 1)C1氯化釜停用前后的情况调查:根据査看相关记录,该 氯化釜最后一次投料使用时间为10月13日下午15:36,到14 日21:00转为主釜,在15日15:00氯化反应中期发现釜体穿孔 后停用。停用后,工段组织人员对通氯阀、进出水阀等进行 了关闭,并对釜内料液进行了抽空处理。 2)化验室人员对氯乙酸氯化系统相关气体及该氯化釜釜内 残液(约500kg)等进行了化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a)主釜尾气组成:Hcl:64.5%;c|2:1.75%;H2/C|2 3.17%; b)副釜尾气组成:Hcl:73%;H2/c2:3.15%; c)氯化釜釜内残液:HAc34.55%;HcI2.10%; 另外氯化釜残液内含有大量Fe2离子 2.事故调查: 3)维修人员对该氯化釜分配台通氯胶囊阀、釜上通氯玻璃 阀及釜上DN00气相大阀进行检查,发现以上氯气和气相阀 门关不死,存在内漏现象 4)维修人员对氯化釜水洗处理后,打开釜盖后进行了仔细 检查,发现氯化釜内穿孔两处,距离釜底圆弧以上400mm 处(方向分别为西南侧一处,孔径p8mm),同时发现穿孔 处上下共约600mm宽的釜体出现一周脱瓷。 3.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该氯化釜几处通氯阀门内漏,造成氯气进入氯化釜 系统内 2)由于釜换热夹套进水阀内漏,造成釜内料液虽然当时抽 净,但反应釜夹套内穿孔部位以下料液无法抽净,而进水阀 门由于内漏进水,水与夹套内的料液经穿孔部位进入氯化釜, 并形成酸性溶液(500kg),同时酸性溶液与脱瓷部位碳钢 材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氢气,而由气相大阀内漏的主釜尾 气(气体成分HC|、CI2、H2)经釜内酸性溶液后,Hc|气体 被继续吸收为盐酸溶液,同时C|2、H2则积聚在氯化釜玻冷 器中。 3.事故原因分析: 3)通氯阀门内漏的氯气与釜体腐蚀产生的氢气混合,达到 爆炸极限,形成潜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经日光照射后发 生爆炸。 4)氯化釜停用后,未能拆除连接管道,或者添加盲板进行 彻底隔绝,阀门内漏是造成爆炸性气体积聚的直接原因。 4.预防措施 氯化釜脱瓷穿孔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处理置换,拆 除或有效断开一切与系统联接的阀门、管道、法兰,做到有 效隔绝,并以问题设备做到及时检修 2)对玻冷器、塑料阀等易损件进行保温/冷、增加防护层等 隔绝处理防止因外界冲击而损坏。 3)氯乙酸系统楼顶所有氯化釜的玻冷器上方增加防晒网, 定程度上杜绝阳光直接照射 4)相关职能及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装置查找安全隐患, 进行整改,同时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故 的应急处理能力。 案例二浙江省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 1.事故经过: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某电化厂,液氯工段一只容 积为415升、充装量为0.5吨的液氯钢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爆炸气瓶的碎片又撞击到其附近的液氯钢瓶上,加上爆炸时 生的冲击波,又导致4只液氯钢瓶爆炸,5只液氯钢瓶被击 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伤和产生严重变形。爆炸时不但有震 耳欲聋的巨响,而且随着巨响发生的冲天气浪高达40余米 强大的气浪将41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液氯工段厂房全 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 度的损坏 案例二浙江省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 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1.82米、直径为6米的大坑, 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830余米。爆炸后共泄出10.2吨液氯, 其扩散后共波及7.35平方公里面积,由于爆炸以及爆炸后 散溢氯气的毒害,共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治疗,420 余人到医院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630000余元。 2事故原因分析 最初爆炸的液氯钢瓶,是9月3日由某化工厂送到电化厂 来充装液氯的。某化工厂的液化石腊工段是以液体石腊和液 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