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学试题第五章 记忆.docx

发布:2021-07-12约2.1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学试题第五章 记忆 心理学试题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1、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是(D )记忆 A. 语词B. 形象C. 情绪D. 动作 2、容量为个组块的记忆是( A )记忆 A. 瞬时B. 短时C. 形象D. 动作 3、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A ) A.1分钟B.10分钟C.1小时D.1天 4、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 A ) A.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 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 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D. 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5、工作记忆具有( B )双重功能 A. 提取与存储B. 加工与存储C. 提取与加工D. 编码与加工 6、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成为(记忆 )能力 7、根据记忆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 ) 8、根据记忆过程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9、联系实际,论述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1、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2、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 1、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B ) A. 再现B. 识记C. 回忆D. 保持 2、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记忆 ) 和无意识记 3、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记忆 ) 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识记) 5、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 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6、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观念的心理过程 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8、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9、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0、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就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11、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12、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 13、有意识记: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 1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3、识记方法 4、材料的数量和性子 15、联系实际,如何利用遗忘规律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1、争取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 2、要及时复习 3、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 4、复习中的尝试记忆 5、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6、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16、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1、遗忘的概念,遗忘就是指对识记郭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遗忘规律表明,识记后期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遗忘的原因:有两种理论假设,一是衰退理论,一是干扰理论 2、衰退理论,衰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这种假设与常识较为接近。 3、干扰理论,干扰理论认为 遗忘是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而产生的,抑制被解除,记忆还可恢复。这一理论与衰退理论的不同点在于记忆痕迹并没在头脑中消失,只是因相互抑制而造成遗忘,干扰理论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证实,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4、用干扰理论解释此现象,在学习活动中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例如学习一篇语文材料,其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常常易遗忘,这是因为中间部分的内容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