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ppt幻灯片.ppt

发布:2016-12-15约2.35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例1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结果是 (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 * * * * * 教学内容: 幻灯片10 幻灯片14 幻灯片16 讨论练习 幻灯片13 幻灯片12 幻灯片11 成功关键 注意事项 幻灯片19 作业 幻灯片9 幻灯片8 幻灯片7 实验步骤  幻灯片4 实验原理 蛋白质 脂肪 可溶性还原糖 知识点 一、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及不能溶解的糖。斐林试剂为0.1g/mL的NaOH和 0.05g/mL的CuSO4配制而成的淡蓝色Cu(OH)2沉淀的悬浊液,葡萄糖溶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在加热条件下Cu(OH)2被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为: -CHO+Cu(OH)2 -COOH+Cu2O↓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苏丹Ⅳ)为一种脂肪染色剂(易溶解于酒精,不溶解于水)。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其反应式为: 脂肪 苏丹Ⅲ (苏丹Ⅳ) 橘黄色(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将尿素加热,两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缩合成双缩脲。反应式为: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和硫酸铜结合成红紫色的络化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肽键结构与双缩脲结构相似,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CO – NH -(类似双缩尿H2NOC - NH - CONH2结构)酸性条件下与Cu2+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双缩尿反应 选材:含糖量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苹果、梨最好 。 二、实验步骤与现象 1.可溶性还原糖 制备组织样液: 制浆:去皮、切块、研磨 过滤:(用单层纱布) 取液:(2mL) 显色反应 现象: 2.脂肪的鉴定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去皮,将子叶削成薄片 制片: 选取最薄的薄片移至载玻片中央 在薄片上滴加苏丹Ⅲ 染液2 - 3滴,染色2-3min 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1—2滴,洗去浮色 吸去余液,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薄片,后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 有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微粒 3.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与制备 组织样液: 黄豆组织样液(或鸡蛋白稀释液) [黄豆浸泡 →去皮→切片→研磨→过滤→滤液] 显色反应 现象: 无色 紫色或紫红色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与注意事项: 1.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 ⑴.在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最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这样可以避免材料自身颜色对实验变化颜色的掩盖。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⑵.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用富含脂肪的种子,且徒手切片要成功,要求实验技能较高,不妨改成刮取花生子叶泥制作临时装片,易做,效果又好。 ⑶.在做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鉴定之前需要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做比较,这样可增强说服力。 (1)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2)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加热试管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提起试管夹,使试管与沸水接触面减少,以免溶液溢出。 A.可溶性还原糖 2.注意事项: (3) 在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