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津大学《物联网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发布:2017-05-11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津大学《物联网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2160292 课程名称: 物联网基础 学 时: 64 学 分: 3.5 学时分配: 授课:48 上机: 16 实验: 实践: 实践 (周): 授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 先修课程: 数字电路、数据机构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 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 方向。物联网技术称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 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 硬件组成、物联网无线通讯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的数据融合技术、IPv6 在物联网中的应用、6LoWPAN适配层、RPL、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应用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物联网技术》作为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专业课, 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了解物联网的特点。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建议在大三第二 学期开设。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英文原版教材。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物联网的概论 教学内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组成和结构;物联网的发展和面临 的问题。 教学要求: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熟悉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和面临 问题。 第二部分 物联网的硬件技术 教学内容:物联网的主要硬件设备(传感器和RFID)和设备管理机制。 教学要求:掌握主要的硬件设备(传感器和 RFID),了解支持硬件设备的管 理机制。 第三部分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教学内容:无线通信技术:GSM、GPRS、3G 通信技术、光通信和卫星通信 技术;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多址技术、组网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Bluetooth 、 ZigBee 、WLAN(WIFI) 、WiMAX 等。 教学要求:掌握现代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接入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 术。了解无线通信和近距离通信的通信协议。 第四部分 无线传感器网络 教学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节点模型;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的中间件技术;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传感 器网络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节点模型;掌握传感器网络的 体系结构;熟悉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应用;了解中间件技术、安全问题。 第五部分 数据融合技术 教学内容: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数据融合算法 教学要求:掌握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基本数据融合算法原理 第六部分 IPv6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IPv6的数据包的特点、地址结构、ICMP和IPv6、邻居发现协议、 IPv6自组机制、DHCPv6、IPv6 网络质量保证。 教学要求:掌握IPv6的数据包的特点、地址结构,了解ICMP和IPv6、邻居 发现协议、IPv6自组机制、DHCPv6、IPv6 网络质量保证。 第七部分 6LoWPAN 适配层 教学内容:6LoWPAN的包的特点和结构。 教学要求:掌握6LoWPAN的包的特点和结构。 第八部分 RPL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教学内容:什么是RPL、RPL的特点和属性、。 教学要求:掌握RPL的特点和属性。 第九部分 物联网的安全性 教学内容:三种物联网安全特性、物联网的加密技术、IP结构的安全机制。 教学要求:掌握三种物联网安全特性,掌握物联网的加密技术、IP结构的安 全机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