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以全国田径锦标赛石家庄站为例.pdf

发布:2015-09-08约1.34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7 卷 第 1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17, No. 1 2015 年 2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Feb. 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1.016 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以全国田径锦标赛石家庄站为例 1 2 1 康红哲 ,杜 鹏 ,贾为宗 (1. 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 衡水学院 体育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摘 要:在完成整个跳远的过程中,起跳技术是衔接助跑与腾空的中心环节,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必要保障. 通过两台 JVC9800 高速摄相机和 Ariel 图像解析系统对 8 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 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着地角、扇面角和蹬地角都与国外运动员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缓冲时间过长,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投影 点较远,是影响快速支撑蹬伸起跳的因素,增强起跳腿的力量有助于提高跳远的成绩;起跳瞬间踝关节角和膝关节角较 小,髋关节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腾起水平速度高于国外选手,但是腾起的垂直速度比国外运动员低. 关键词:男子跳远;起跳技术;运动学;田径锦标赛 中图分类号:G8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5)01-0054-05 跳远运动是田径运动正式比赛项目中发展最早的项目之一.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积极的起跳,采 用合理的姿势和动作,使身体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1] .长期以来,体育科研人员对跳远的技术进行了大量 研究,美国著名的短跑、跳远生物力学专家 James G Hay 对当前美国跳远生物力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虽 然起跳是跳远中一个中心环节,但研究者还是没有把足够的注意力集中在起跳中所运用的技术上,未来 10 年 这个领域可能有重大的进展.后 20 年的时间里跳远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将向着起跳技术转移[2] .”起跳技术 在完整的跳远技术当中有着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起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跳远运动员的成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在石家庄站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比赛中成绩前 8 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平均身高 182.13 cm,平均体重 73.38 kg ,平均成绩 7.80 m .选取运动员成绩最好的一次试跳时的摄像资 料.在所有被研究的对象中有国际级健将 1 名,国家级健将 2 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5 名.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见 表 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身高/cm 体重/kg 成绩/m 年龄/岁 平均值 182.13 ± 3.60 73.38 ± 2.86 7.80 ± 0.14 21.86 ± 2.42 1.2 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两台 JVC9800 高速摄相机,Ariel 图像解析系统,PEAK 三维立体坐标辐射框架,比例尺, SPSS18.0 统计软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 CNKI、SCI 等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搜索国内外关于跳远运动及其起跳技术的文献,并收集世界优秀男 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相关参数,以与其比较. 1.3.2 测量法 高速摄影法:使用 2 台 JVC9800 高速摄影机进行正面和侧面平面定点拍摄,1 号摄影机与踏板中线相距 收稿日期:2014-07-11 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2009Q13) 作者简介:康红哲(1977-),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杜 鹏(1970-),男,河北景县人,衡水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 第 1 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