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pdf

发布:2025-03-18约4.4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第1页

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在向学生输出国外文化的同

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如何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因此,以国潮文化作

为媒介,中国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改进这一模式,使之发挥最大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国潮文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高层次教学建设培

育项目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题-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结题

论文。

1.中国文化进入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英语作为全

球性语言,许多国家都在推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然而,语言的学习必然

推动文化的渗入,从而导致英语教学更侧重于目的语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介绍,忽

视本土文化的介绍,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为了适应全球化,英语学习

必不可少,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在介绍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如何用

英语讲好中国文化和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课程思政”符合当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强调在每一门课程中除了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还要融入

“思政”元素,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标、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只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在英语语言学

习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了解且欣赏本民族文化,鼓励他们用

英语向他人介绍本民族文化,才能摆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走向民族文化自

信。

1.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意义

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第1页

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第2页

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单纯介绍传统文化,未

能将其与时代发展结合,进而使学生较难对其产生共鸣的问题。而国潮文化,即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有机结合,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狭义的国潮是一种具

有中华文化基因和创意特色风格的消费潮流和风尚,而广义的国潮是一种结合了

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潮流文化。基于高职学生追求时尚,好奇心强的心理

特点,通过国潮文化这一载体,有助于他们更积极、更有效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及其在当代的发扬和传承,既能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更能用英语讲述中国

当代故事,树立起中国自信。

1.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

3.1重构课程思政模式

目前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单纯介绍传统文化或者

介绍的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关联度不高等问题。而英语课堂课程思政教学需要遵

循融合性、潜隐性、自然性和暗示性的原则,才能够在“育才”的同时“育人”。

基于POA(产出导向法)的国潮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主要由“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理论组成。“学用一体说”理论倡导教

学活动的设置基于教学目标并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室设置不同形式的教学活

动,使学生边学边用,做到学习与语言运用相融合。与此同时,“全员教育说”

理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提升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人文素质修养等,这也与语言课堂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提升学生综合

素质的目标不谋而合。

POA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在驱动阶

段,教师设置交际场景,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对教学目标及产

出结果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于产出任务以及所需的技能有所了解,为之后的课程

学习奠定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