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1.5电势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 级: 高二 辅导科目: 物理 课时数: 课 题 电势差 教学目的 掌握电势差的概念。
会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教学内容 一、课前提问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电势能
1、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静电力做功改变电势能)。
(三)电势 (相当于高度)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公式:(与试探电荷无关) 伏特(V)
3、零电势位置的规定: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
2、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
【分析】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B点的电势为,则有
或者表示成
显然
3、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分析】电荷q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得:
由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可得:;
所以:
即
或
【归纳】电势差UAB与q、WAB均无关,仅与电场中A、B两位置有关。故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
点评:知道了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在这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而不必考虑静电力和电荷移动的路径。
典型例题
【例1】带电量为3×10-6C 的粒子先后经过电场中的A、B两点,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已知B点电势为50V,则:
(1)电势能的变化 ;
(2)A点的电势A= ;
(3)把电量为- 3×10-6C的电荷放在A点的电势能 。
【例2】在图2中a、b和c表示点电荷Q的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一带电粒子从等势面a上某处由静止释放后,仅受电场力作用而运动,已知它经过等势面b时的速率为v,则它经过等势面c的速率为多少?
【例3】匀强电场中A、B、C三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AB=4cm,BC=3cm,把电荷量为q=-2×10-10C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时,电场力做功4.8×10-8J,从B点移到电C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4.8×10-8J,若取B点的电势为零,求AC两点的电势和场强的方向。
【例4】在右图中,实线是等势面,一个电子以速度v0向场源运动,其轨迹如虚线所示,则:
(1)场源电荷带什么电?
(2)比较a、b、c三点电势的高低。
(3)比较电子在a、b、c三点动能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Q是带电的点电荷,和为其电场中的两点。若E1、E2为、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1、2为、两点的电势,则( )
A、E1>E2,12 E1>E2,12
C、E1<E2,12 E1<E2,12
2、A、B两带电小球,A固定不动,B的质量为m。在库仑力作用下,B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初始时,A、B间的距离为d,B的加速度为a。经过一段时间后,B的加速度变为a/4,此时A、B间的距离应为_____。已知此时B的速度为v,则在此过程中电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
3、有一个带电量的点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J,从B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9×10-4J,问:若以B点的电势为零,则A、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电荷在A、C两点的电势能各为多少?
4、在某电场中,把5.0×10-8C的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6.0×10-3J.则A.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1.2×10 5VB.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3.0×10-10VC.若在A、B两点间移动2.5×10-8C的电荷,电场力将做功3.0×10-3JD.若在A、B两点间移动2.5×10-8C的电荷,电场力将做功3.0×10-17J、将一电量为1.6×10-8C的负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6.4×10-6J,则AB两点间电势差为______V。<,用EA、EB、UA、U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 ( )
A.EA一定大于EB ,UA一定大于UB
B.EA不一定大于EB ,UA一定大于UB
C.EA一定大于EB ,UA不一定大于UB
D.EA不一定大于EB ,UA不一定大于UB
(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的特点、判断电势的高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