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态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
i
228i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第6期
生态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
赵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关键词:生态养殖;鸡;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8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07)06—0228—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
费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对肉蛋的品质,口味,营养
成分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规模化养鸡
场生产的快大型肉鸡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
要.生态养殖地方草鸡以围林野养为主,以五谷杂
食和田间地头草虫为食,生产的鸡肉野味十足,营养
丰富,安全无公害,并且注重生态保护,控制环境污
染,备受消费者青睐.现针对草鸡生态养殖生产提
出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
1生态鸡养殖品种选择
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在林园的适应性和市场
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
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地方良种鸡或地
方土鸡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鸡种,如雪山草鸡,
盐阜草鸡,杨口草鸡等.
2生态鸡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场应远离畜禽交易场所,畜禽屠宰场,加工
场,化工厂,垃圾处理场,避免空气,尘埃,水源,病
菌,噪声等污染.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
水的草山,草坡.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树林的荫蔽
度在70%以上,方便鸡群在阳光强烈时到树阴下乘
凉,防止鸡群中暑;另外,林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
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效减小鸡粪便散发出的二
氧化碳,氯气等有害气体的影响,提高鸡群免疫力,从
而达到少用药,无药残的无公害生态养殖效果.
收稿日期:2007—06—06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帮肤,整村推进”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赵伟(1963一),男,江苏无锡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家
畜繁殖及家禽研究工作.Tel:(025E—mml:njndxm82
@sina.corn
3育雏舍与棚舍的搭建
3.1育雏舍
林园养鸡一般数量较多,建好育雏房必不可少.
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雏鸡30
只/m计算.育雏房的消毒,温度,湿度控制与正常
养鸡的方法相同.
3.2棚舍
根据鸡的数量,园林地形和面积,在靠近园林的
地方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改造旧建筑物为鸡舍,鸡
舍建筑面积按8~10只/m计算,鸡舍两边滴水檐
高1.7m左右,顶盖毛草,防止鸡群被风打雨淋,烈日
暴晒,意外惊动,且有利于鸡群免疫注射操作.棚舍
内必须设有料槽,饮水设备,以便在大风,雨雪等恶劣
天气时提供舍内饲喂,从而避免鸡群长时间饥渴.
4生态鸡养殖管理技术
4.1放养密度与规模
养殖规模要与配套利用的资源条件相适应,若
规模过大,超出了所承载资源的吸纳能力,反而不能
体现应有的生态效果.放养密度按宜稀不宜密的原
则,一般林地放养密度200~300只/667m.密度过
大时草虫等生态饲料不足,需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
鸡肉,鸡蛋的口味;密度过小,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
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0o0~1500只为
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4.2放养时间选择
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苗鸡日龄综合确定放养时
间,一般选择4月初至10月底放养,此期间林地杂
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
的生态饲料.11月至次年3月则采用圈养为主,放
养为辅的饲养方式.
赵伟:生态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
4.3放养调教与管理
4.3.1放养调教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
变,下雨,下雪或起大风前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
止鸡受寒发病.放养初期每天放牧3~4h,以后逐
日增加放牧时间.在补料时,进行吹口哨,敲料桶等
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顺应人意.
4,3.2分群饲养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
较强,对蛋白质饲料及其中的赖氨酸等利用率较高,
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
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
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
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不同性别的
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和商品率.
4.3.3划分轮牧区一般2000~3330In林地划
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这样既能防止
老鼠,黄鼠狼和人带传染性病菌等对鸡群的侵害,有
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待一个牧区草
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赶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鸡最好
分在不同的牧区放养.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
期可不分区.
4.4饲喂技术
规模化生态鸡养殖仍主要靠人为供给饲料,野
外杂食只作为补充.放养鸡群大,而活动范围有限,
所以鸡群不能得到足够的杂食,必须喂给一定量的
全价饲料,才能保障鸡健康生长.放养鸡长期吃不
饱,同样会出现啄羽,啄肛,脱毛,生长停滞,发育不
良及产蛋停止等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