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是界定的概念。 时间界定,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09年; 空间界定,即是考察中国(不含台、港、澳地区,下同)的经济学者对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的研究状态以及中国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的交互作用等。 理论形态界定。 导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9年发展阶段;1980~1991年发展阶段;1992~2009年发展阶段。 一、1949~1979年 中国逐渐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思想范式和理论体系。 两条发展线索 : 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 ; 以斯大林理论为体系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一、1949~1979年 从1949年到1957年 ,“百家争鸣”的景象 ; 1958年到1960年 ,“唯政治”倾向 ; “文化大革命”期间 ,歪曲和篡改 。 二、 1980~1991 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 也有两条发展线索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和应用 。 经济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结构分析和制度分析。 二、 1980~199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 西方经济学的引入和研究 : 以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为主 ; 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为主 ; 经济学产权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为重点 。 三、1992~2009 两条发展线索进一步交会、融合,分野虽可辨析,但绝不是泾渭分明。 “治理整顿”时期 ;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经济思想也更趋成熟,更趋理性。 中青年经济学者 : (1)“传统经济学” ; (2)中国的“过渡经济学” ; (3)经济学说史研究 。 三、1992~2009 西方经济学的引入、研究和应用 (1)新制度经济学 ; (2)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 (3)中国经济研究“西学化”倾向 。 3. 21世纪初叶(2000~2009年): (1)中国工业化发展及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 ; (2)观念之辩已从概念之争转变到经济政策乃至改革道路之争 ; (3)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应用更注重前沿理论 。 三、1992~2009 经济学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经济思想逐渐融入了经济学的学科框架 ,重要的是科学思维的确立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