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土石方方施工方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工程概述
重庆市涪-丰-石高速公路涪陵至丰都段,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三环十射三联线”骨架高速公路网中“十射”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补充,还是重庆市、贵州北部、四川大部分地区通往长三角地区最便捷的公路运输通道。
本合同段起点位于重庆市丰都县米房垭口,桩号K43+000,终点位于丰都县三合镇乌龙村境内,桩号K50+400,路线东西走向,全长7.4公里。
工程地质地貌
本合同段A3标段路线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过渡带,地势起伏较大,属盆岭相间低山丘陵地貌。路线区域内根据地貌的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及河流阶地地貌等地貌成因类型。地形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为一系列北西-南东向背斜山系和长条形开阔的向斜槽地组成平行岭谷。谷地平坝一般标高250~500m,向斜谷地一般海拔高300-600m,背斜低山一般海拔高600-900m。本标段内主要以泥质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根据有关资料,该区域地下水类型以HCO-3~Ca2+型、HCO-3~Ca2+Mg2+型为主,PH值7.83,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沿线气像、水文及地震
、气象
本项目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冬冷而少雨,夏热而多伏旱,春早冷暖多变,秋凉多绵雨,根据涪陵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8.0℃,极端最低-2.2℃,极端最高气温43.5℃(
该区夏季降雨量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再次之,春季最少。历年最大降雨量为1479.40mm,最大日照雨量为184.4mm(2007年7月18日),历年平均降雨量1047.6mm,降雨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且多暴雨月平均降雨量可达160mm以上,一次最大降雨量113.1mm(1954年7月21日)。全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随着海拔高度变化的主体气候明显。热量丰富,但地区差异大;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光照少、云雾多、霜雪少、无霜期长。
、水文
该路线走廊带内主要为长江流域,江河、支流较多,汇水面积大,汇排水系统呈“树枝状”或“鸡爪状”分布,同时区内水库、水塘、围堰星罗棋布,地表水发育,主要支流有白水河、沙溪沟、庙堂溪、龙家沟、石板溪等,其中龙河规模较大,从石柱流经丰都入长江,水量较大,其它各支流一般水量有限,受季节影响较大。区内地表水总体较丰富。
沿线气候潮湿,降水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类岩组裂隙、岩溶均较发育,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条件,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溶岩水三大类。
、地震
本段处于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量
涪丰石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整体式路基宽24.5m,双向四车道,其中:中央分隔带宽2m,两侧路缘带各宽0.5m,每侧行车道宽2×3.75m,两侧硬路肩各宽2.5m(含0.5m路缘带),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分离式路基宽12.25m,单向二车道,行车宽度2×3.75m,左侧硬路肩宽0.75m(含0.5m路缘带),右侧硬路肩宽2.5m(含0.5m路缘带),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一般路段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4%横坡。
本合同标段主线挖方总量为75.6万方,填方总量为50.2万方。丰都互通挖方总量为24万方,填方总量为22.2万方。
编制依据
重庆涪陵至丰都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A3标段);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重庆丰涪、丰石高速公路工程技术规范。
工期
2010年3月-2011年9月
土石方调配。
参见设计图纸土石方调配表。
主要施工机械
表1 主要施工机械数量表
序号
机械设备、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总数
1
推土机
PL180
台
20
D85
台
10
2
挖掘机
240以上型号
台
20
3
平地机
PY180
台
4
PY190C
台
2
4
振动压路机
YZ18型
台
8
5
冲击碾
25kj
台
5
6
装载机
ZLM50E
台
10
7
洒水车
10m3
辆
6
8
自卸汽车
18m3
台
50
9
强夯机
单击夯击能达500-1000KN*m
台
5
注:施工机械数量以满足施工进度为准。
路基施工质量标准及填料强度要求
本项目所要求的压实度,均为重型击实标准。
1、一般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表2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类型
路面底面一下深度(cm)
压实度(%)
上路床
0-30
≥96
下路床
30-80
≥96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以下
≥93
零填及路堑路床范围
0-80
≥96
2、填石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标准
压实沉降差检测:
采用静载12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