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oc】小学数学实践研修成果2.doc

发布:2017-10-08约4.3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践研修成果模版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用字母表示数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梁虎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南安镇小学 1. 教材分析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是本单元“认识方程”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基础。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本节课也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教材通过“算年龄”和“求质量”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并渗透函数思想。这样编写,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意图与特点。 2.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但是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学习需求还是潜意识的,没有被激活。由具体的数量过渡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飞跃。 2.本节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积极重组教材,帮助学生在“做”数学的情境中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感悟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简洁,发展数感与符号化思想。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学生在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中,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感受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字母有哪些作用吗? (字母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可以表示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计量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计量单位。那用字母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计量单位有什么好处? (简明易记、方便) 师:除了这些作用,字母的用处还多着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字母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在回忆整理的同时,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计量单位的简便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推进数学思考的有序进行,为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打下基础。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猜年龄。 (1)提问:小红今年10岁,老师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大25岁,老师今年多少岁?当小红11岁时,老师多少岁?当小红18岁时,老师多少岁呢?当小红1岁时呢? 学生独立思考:无论小红多少岁时,你能用一句话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x+25。 (3)引导发现:同学年龄在变,老师年龄也在变,但师生之间的年龄关系始终不变。由此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 讨论:“这儿的x 能表示任何数吗?”从而明确: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而有时表示的数却有一定的范围。 (4)计算,当x=11时,x+25=11+25=36(岁)。 (5)变换角度思考:如果教师x岁,同学年龄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教师与学生年龄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进行了再创造的学习,以抽象概括的方式自主总结出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特点,同时,让学生将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算式中进一步验证计算结果,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学生明白了年龄这一变化的量同样可以用字母表示,并且知道在这个情境中字母的取值是有范围的。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简洁性。 2.创设情境,引入第(2)题的学习。 师:利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引入,课件出示表格。 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1 1×6 2 2×6 3 3×6 …… …… a a×6 (2)引导发现:两者之间倍数关系不变。 讨论:a的取值范围,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