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洪水的基本特征 防汛知识教学PPT课件.pptx

发布:2021-01-17约1.4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洪水的基本特征02洪水的基本特性? 洪水的基本特性 –灾害特性 –资源特性 –环境特性 –利害两重性及其相互转换性 洪水灾害是由于洪水泛滥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社会、经济)。 人类已经具有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目前还不能与洪水灾害直接抗衡。人类还不能大范围改变天气的变化,用人为的能力去改变降雨的时空分布及其强度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在自身生存活动中产生失误,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洪水及洪水灾害的发生。 洪灾的灾害程度与社会发展和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减轻灾害程度。人类能尽的一切努力只是采取措施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全面理解洪水的灾害特性、资源特性与环境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转换关系,将为科学制定洪水管理战略奠定认识的基础。 从洪水管理的角度来看,洪水事件不仅会造成损失与伤害,也同时带来获利的机遇。 实质上是探讨如何更为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与洪水相处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洪水管理是人类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为目的,理性规范洪水调控行为,增强自适应能力,适度承受一定风险以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并有助于改善水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提供更为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人类“与洪水共处”的和谐环境,包括: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人与洪水对洪泛区土地合理、有效的共享;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提高防洪体系的工作效率。洪水管理的核心思想-可持续发展? 与洪水共存? 保障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公正? 提倡风险分担? 促进广泛参与 洪水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程体系的合理配置? 非工程措施体系的建设(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洪水调度系统建设,预警预报机制,全民洪水风险意识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灾害风险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分担? 提倡风险分担? 促进广泛参与我国的防洪体系-工程措施 ●水库:大中小型85000多座,总库容达到4500多亿立方米。●堤防:堤防长度由建国初期的4.2万公里增加到了25万多公里。●水闸:31600多座。●蓄滞洪区:主要江河行蓄洪100多处。其中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内设置行蓄洪区98处,总滞洪面积34500多平方公里,总蓄洪量为970亿立方米。我国的防洪体系-非工程措施1、雨、水情监测2、洪水预警预报3、洪水调度决策4、应急预案(超标准洪水、其它自然灾害、工程出险等)5、蓄滞洪区管理6、抢险救灾组织7、洪水风险图8、防洪保险9、防洪减灾的法规和政策10、培训防洪减灾体系的非工程措施-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立足于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协调动作,统一指挥,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科学、统一的社会动员机制和组织指挥体制。 (一)健全机制 落实责任 (二)全面部署 做好预案 (三)点面结合 重点防守 (四)指挥决策 正确果断 (五)巡堤查险 群专结合 (六)军民联防 协调作战洪水泛滥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江河洪水泛滥在各种自然灾害中造成的损失最大,占总损失量的1/3以上。1991~1995年,全世界洪灾损失约2000亿美元。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解放前的2000多年中,平均两年发生一次水灾,黄河平均百年一改道,长江平均10年闹一次大水。1990~1999年我国共发生6次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80亿元,死亡2.8万余人。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 000 亿元人民币,仅1998年就高达2 600亿元人民币。水灾损失占(GNP) 的比例在1%~4%之间,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0~20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