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工作室日常运行管理制度.docx
规范管理:工作室日常运行管理制度
一、总则
目的:为保障[工作室名称]日常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作室主持人、核心成员、普通成员及其他参与工作室活动的相关人员。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
主持人
全面规划:负责制定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室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确保工作室的活动紧密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团队管理:主持工作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成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与评价,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室会议,协调团队内部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资源整合:积极拓展外部资源,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兄弟学校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工作室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学术指导等资源。
核心成员
协助管理:协助主持人开展工作,参与工作室的决策和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专业引领: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组织并参与相关活动,带动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
任务执行:负责落实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任务,承担具体的研究项目、培训课程、教学指导等工作,确保工作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普通成员
学习成长: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类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任务完成:按照工作室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反思、分享教学经验等。
反馈建议:及时向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工作室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工作时间与考勤
工作时间:工作室原则上按照学校的工作时间安排开展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考勤管理: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工作室活动实行签到制度,成员应按时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需提前向主持人请假,并提交书面请假申请。
考勤记录:安排专人负责考勤记录,定期对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对于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的成员,将按照工作室的考核制度进行相应处理。
四、会议制度
定期会议: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上周工作进展,安排本周工作任务;每月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议,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室全体成员会议,总结季度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会议通知:每次会议应提前发布会议通知,明确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和议程,以便成员做好充分准备。
会议要求:成员应按时参加会议,认真做好会议记录,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会议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会议秩序,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会议决策:会议决策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听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经集体讨论后做出决策。决策一旦做出,成员应严格执行。
五、学习与培训
培训计划:根据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和成员的专业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培训内容应涵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网络学习等,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考核: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对成员的培训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将作为成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自主学习:鼓励成员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课程,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工作室将为成员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六、教学研究与成果管理
研究项目:工作室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研究项目和课题。成员应积极参与研究项目,按照研究计划和要求,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过程管理: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定期组织研究进展汇报和交流活动,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研究档案,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
成果总结与推广: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学案例等。积极推广研究成果,通过举办成果展示会、研讨会、公开课等形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成果奖励:对在教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中表现突出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激励成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七、经费管理
经费来源:工作室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拨款、学校的配套资金、社会捐赠等。
经费预算:每年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计划,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支出项目,确保经费使用合理、规范。经费主要用于培训学习、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设备购置、成果奖励等方面。
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经费预算和相关财务制度使用经费,实行经费报销审批制度。所有经费支出需经主持人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
经费监督: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公示,接受成员和社会的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公开、透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八、档案管理
档案内容:工作室档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