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pdf

发布:2025-01-04约7.2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

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

高中,对象为学困生。1、“学习困难”(Learning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

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学

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

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

能儿童等。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

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

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2、“学困”的成因。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

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

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

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3、“学困”转化的对策。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

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

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㈠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

验法、教育测量法等。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㈡课题研究的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

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相互配合。

⑷实行普职沟通。

㈢研究的步骤

1、研究周期:三年。2004年9月-2007年8月。2、研究对象泸州石油中学2007级、2008

级、2009级高中学生中的学困生。3、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⑴2004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

传,前期准备。2004年4月申请立项。⑵2004年4月-2005年7月。确定第一批参研班级

开始研究,主要工作: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②建立阅览室,做好宣传,落实分工;③选

取一些班级为实验班,开设学法指导课,保存好资料;④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适合各级的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方案完成好子课题研究。⑶05年8月-2006年8月第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批参研班级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召开全校学困生教育研究活动,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

读本。同时,扩大实验范围,吸收第二批参研班级进行研究,借鉴第一批班级的成果。⑷06

年8月-2007年5月,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吸收第三批参研班级继续研

究。5、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一年)

㈣研究的措施

1、建立我校普通高中学困生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度和研究方案。

⑴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机构

见附表)。

⑵为便于操作管理,“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利用学校现有的行政机构:

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校团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