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doc

发布:2017-01-13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名称 社会调查 实验项目名称 资料分析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数理学院 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范守智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对社会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等加工和处理,使其最终变成调查研究的结论。 实验内容: 1、?对原始资料的清理与审核,鉴定资料的真伪,剔除废卷,保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2、将资料转换和录入计算机,建立资料数据库; 3、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揭示出调查现象的本质和因果关系。? 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由上次的实验共做了45份调查问卷,回收43份,其中废卷3份。故有效问卷有40份。 重点结果统计结果如下: 有效问卷中男性为25人占62.5%女性为15人占37.5%。 对于心目中的异性男生有20%喜欢温柔体贴型的.16%的男生喜欢个性鲜明的,而有32%的喜欢家庭观念强的女生。其余的为喜欢其他的类型。 对于心目中的异性女生有27%的活泼键谈的,有33%喜欢稳重成熟的。有27%喜欢温柔体贴的,其余的为其他。 对于通过什么渠道认识到你的恋人的这一问题中有30%是朋友关系25%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而有10%是通过网络上认识的。其余为其他。 对于大学里谈恋爱与婚姻的关系能挂钩吗?这一问题有20%认为两个是不同的概念。有32.5%想结婚,有47.5%认为恋爱不一定要结婚。 对于是否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辅导大学生恋爱这一问题,有57.5%认为是,而有42.5%不赞同。 对于谈恋爱的动机这一问题,有17.5%为对方追求激烈不好拒绝,有25%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有30%是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其余的为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觉得自己单身没面子。 对于你觉得和恋人见面的频率是多少才合适这一问题有32%认为应该天天在一起,有17.5%认为隔上一俩天。有32%认为应一周见上两次,其余的为一月俩三次。 对于那你渴望谈一次恋爱吗这一问题有32%为渴望其余为不渴望。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 2、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3、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追求的手段也由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便开始了恋情。 4、恋爱中片面化。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同学则认为学习不紧张、空闲时间多,找个伴玩玩;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则羡慕不已,自己也要寻求一份爱情,但想法都是片面的,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5、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但往往在交往和寻求对象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则忽视了实际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6、用爱情转移思想上的空虚。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出现了理想的真空地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当的动机,出现错误的心态。 7、恋爱观上表现出择偶动机不纯。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他(她)能不能给我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他(她)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8、思想上不成熟、不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