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孙思邈 解读:郑祚全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4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 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 “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 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 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 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 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 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 草》。 64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 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 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 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 先诊候以审之。 张湛(可能就是《列子》的注家,晋代 人):“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 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 是这样。”现在的病,有实质相同而表征不同, 有实质不同而表征相同,故而,五脏六腑是实 症还是虚症,血脉和营气卫气是通畅还是阻塞, 本来不是耳朵眼睛等感觉器官一下子能够查明 的,一定要诊明征候然后加以审视。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 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 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 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 精微者,始可与言於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 於至麤至浅之思,其不殆 哉! 而把脉寸关尺,有浮脉、 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 脉象;按俞穴、子午流注来针灸, 有高下浅深的差别;按摩肌肤筋 骨,有肌体厚薄、手法刚柔的差 异。只有用心精微的人,才可以 和他说到这一层。 现在,对最精微的事情,要求 用最粗浅的思维方法去把握,这 还不危险吗? 大医精诚 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 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 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 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 其死矣。 如果是实症还要用补法, 虚症还要用泻法;本来通 畅的再彻底撤去防卫,本 来阻塞的再去筑坝断流; 寒症再给冷药,热症再给 温药,这是加重他的疾病, 而希望他生还,我看是死 路一条。 大医精诚 故医方卜筮, 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 得其幽微? 故而医家、方术、 卜卦、占筮,是难以 臻于精妙的技艺,既 然不是得自神仙教授, 那么凭什么深入精髓, 得到最深最微妙的秘 密? 大医精诚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 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 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 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 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世间有自以为聪明的蠢人, 读了三年方剂书,就说世界上 没有病不能治;等到行医治病 三年,才知道世界上的病没有 现成的方剂可用。 故而学医的人必须广博地深 入地探究各种医学的来源,精 心、勤勉,孜孜不倦,不可以 根据道听途说,而宣称对医道 已了然于胸,深深地贻误自己。 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 神定志,无欲无求,先 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凡是得大道的医生治 病,必须要安定心神和 情志,没有其他的欲望、 追求的干扰,首先生发 大慈大悲的同情心,发 誓愿意普遍地救度含有 灵魂的个体的痛苦。 大医精诚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妍蚩,怨亲善友, 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亦不 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 护惜身命。 如果患有疾病来求救治 的,不可以计较病家的社会 地位高低、拥有财富多少、 年龄大小、相貌美丑、是冤 家还是亲友、中国人还是外 国人、愚笨的人还是聪明人, 一视同仁,都当作至爱亲人 对待;也不可以瞻前顾后, 考虑医病下药对自己是吉是 凶,维护、爱惜自己的身家 性命。 大医精诚 见彼苦脑,若己有之, 深心凄怆,勿避崄巇、 画夜、寒暑、饥渴、疲 劳,一心赴救,无作功 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看到病家的痛苦、烦恼, 就好像自己感同身受,心 底里深深地凄切悲怆,不 避艰难险阻,不怕月黑夜 深,不顾严寒、酷暑、饥 渴、疲劳,一个念头就是 赶去救治,没有显示功夫、 事迹的心思。 像这样才是百姓的得大 道的医生,反此道行之的, 就是生命的最大的戕害者。 大医精诚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 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 畜贵人,至於爱命,人 畜一也。捐彼益已,物 情同患,况於人乎!夫杀 生求生、去生更远。 从古到今,著名的有德能 人治病,大多用生命活体来 救病家的危急,虽然说,牲 畜的生命低贱,人的生命贵 重,但从爱惜生命的高度说, 人和牲畜的生命是一样的。 损害他体,利益自己,生物 尚且以此作为祸患,何况是 人用杀害某生命体,来延长 另一生命体的寿命,这离开 生命的本义更加远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