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5175.pdf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第二学期高三年级
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ⅠⅡ100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分,考试用
60Ⅰ14Ⅱ57
时分钟。第卷至页,第卷至页。
Ⅰ
第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1~13339
单项选择题:题,每题分,共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4300—3800“”
.石峁遗址距今年,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的三重石砌城垣构成,城址总面
积400万平方米以上,其规模远超年代相近的良渚、陶寺遗址。如此规模的城址,却坐落在
年降雨量仅300多毫米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该区域属中国历史时期北
方农牧交错带,石城规模与生态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有利于()
A.理解不同民族交往的进步性B.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复杂性
C.分析农业生产兴起的地域性D.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如图为四川彭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画中有一头戴冠、身着长袍的官员跪坐于房前左侧,
一只手向前伸出;房前右侧,一肩负鸠杖的老者跪在地上,探头望着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
一赤足短裤者手捧量器,弯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该画像砖可以佐证当时()
A.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B.义仓养老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C.经济繁荣是社会优抚的前提D.优抚制度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
3·“
.《晋书慕容廆载记》:廆以大棘城(注:前燕早期都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
试卷第1页,共8页
……”
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该史料
可用作研究()
A.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向往B.民族交融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人口迁徙与边疆地区封建化D.少数民族政权因俗而治政策
4“
.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
”
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A.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革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5.明清两代对大运河漕船的规格、数量以及维护都有具体的要求。如要求漕船要用材质良
好的楠木、杉木制作,标准长度为16米左右。明代设立总督河道衙门,长官为总督河道,
“”
清代改称河道总督,是管理漕运河道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史实表明了()
A.国家对东南财赋的重视B.明清国家运输体系趋于完备
C.政府维持漕运成本巨大D.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