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软件编程课程一节课.pptx

发布:2025-02-26约1.07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软件编程课程探索计算机的奇妙世界

获得的收获:1、知道电子计算机的大致发展过程。2、能熟练的判断出什么是电子计算机。3、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件,能独立组装计算机。4、写出第一段代码。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发明计算机?玩游戏?文字处理?计算快速,准确的计算。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对于准确计算的要求就一直存在,特别是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计算的要求就更大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受到机器劳动代替人类劳动的巨大成功的鼓舞,人类对于发明一种机器来代替人类脑力劳动的期待,越发迫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真空管、晶体管的发明,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完成了技术上的准备。

出发!发明一种能代替人类脑力劳动的机器。仿生学当时的一群最高智商的科学家们,开始了对人脑的仿生,试图制造一种能代替人脑的机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人脑派

冯诺依曼闪亮登场!理论出发点是:我们不需要一种能全面代替人脑的机器,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执行具体脑力计算的机器。我们需要它做加法,它就去做加法;需要它做减法,它就去做减法。不是像原来那种加法机,它只能做加法,我们需要的是通用电子计算机。把我们需要这个机器做的事情,用这个机器能理解的形式告诉它,这个过程就叫编程,成果叫做程序。

现在让我们考察一下具体人类劳动的过程,比如说,拧螺丝。首先,要有螺丝吧?(标的)然后呢?要有扳手吧?(工具)

干活的人工具标的,对象仓库工具包中央处理器程序数据硬盘内存CPURAMCentralProcessingUnitRandomAccessMemory工具先做好,放在仓库里。从仓库里把工具拿到,放工具包里随身带。来到工作场地,开始工作。程序先写好,放在硬盘里。把程序传递到内存里。开始计算。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重30余吨,占地约17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000只电子管。它是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中央处理器干活的人关键指标:处理速度。每秒进行多少次运算。干活的快慢

随身工具包内存大小,容量大小是关键指标

仓库硬盘关键指标:容量

冯诺依曼式通用电子计算机的构成要件(组成部件)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必须不必须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及后来发展出来的以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这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的准确性已经基本解决,那么就是对计算的速度提出了越来越强的需求。问题: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速度短板在哪个环节?顺便问一句:我们怎么看待那些貌似悄无声息的人脑派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