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文本.doc

发布:2019-02-19约1.69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小区 2. 建设地点:山东乳山海阳所镇东南 3. 项目简介 本工程位于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共分五个地块。其中:二地块为回迁户用地,其余四个地块为开发用地,一期开发地块为六地块。 4. 基地位置及现状 基地位于乳山海阳所镇东南,大乳山风景区中心地带,东临乳山银滩,西临大乳山。南临核电站(待审查),北临乳山市区,规划为居住小区。 基地总体属典型的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地块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基本无污染型工业存在,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尤为适宜居住。 基地地势高低起伏较大,现状基地内多为山地与现状居民住宅。由于基本无高大建筑物遮挡,故对外眺望视线较为开阔,尤其基地东南部海边风光带景色宜人,西南侧的现状山体绿意盎然,因此借景景观资源丰富而珍贵。 基地自然山水条件优越,小区的外部空间要素可概括为“山、河、渠、区”紧紧相依。基地紧邻黄海,石渠穿区而过;小河蓄水形成的永久性水面气势宏伟,体现了北方城市的气魄,形成了“一渠穿区过,小河依山流,小区隐绿树”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依据 1. 乳山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1:2000地形图及相关地形电子文件 3. 设计任务书 4.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5. 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6. 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7. 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 8. 国标《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9. 国标《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0. 国标《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11.《山东省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997年版) 12. 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3. 国标《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14. 国家、山东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三、规划建设目标 基地自然山水条件优越,小区的外部空间要素可概括为“山、河、渠、区”紧紧相依。规划的杭海盛都居住小区充分利用与发扬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把具有城市特色的山、河、渠、区等景观要素结合起来,使之融入整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之中,将该项目建设成为一个与自然和谐相融,具有北方滨水城市特色的生态住区。 最终要实现的规划理念概括为四字——“水”、“岛”、“波”、“帆” “水”,不仅能营建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提升社区整体环境形象,而且丰富了城市的特色景观,延续了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 “岛”,在设计中通过水体、道路系统的引入与分割,从而体现岛的理念,这种模式有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品位与档次。 “波”,是水的一种衍生,意味着变化和韵律感,丰富了小区的整体空间构成,也体现着周边自然环境对住区环境的渗透、延续与变化。 “帆”,通过建筑的立面形式、整体造型突出这一元素,使其成为整个小区中具有独特性、标志性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该片区的沿海景观地标。 四、规划设计原则 本规划中将着力强调以下几个原则: 独创性原则 充分利用本开发建设基地的特点,结合相应住宅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设计,创造与众不同的、与自然保持良好亲近关系的居住环境作为最大之卖点。 人本原则 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宏观层面上的总体考虑与微观层面上的各具体细部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性原则 在具体各居住组团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每个组团间的景观不尽相同,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使每个组团都能享受到宜人的景观。 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五、总体布局 1.山东乳山杭海盛都居住区规划结构总体上呈现出“一心、一带、双轴、多组团”的特点。 “一心”——指开敞水面、景观建筑及绿化等形成的景观核心,该中心景观节点将水景资源与各种景观、建筑融为一体,成为之后开发楼盘的一大亮点。 “一带”——指贯穿整个住区的水景渗透带,开敞的带状水景不仅是小区环境设计的亮点,也是住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它又将整个小区有机地分割为多个组团。 “双轴”——指纵向的城市空间伸展轴、城市空间发展轴。人文景观轴贯穿着多个居住组团、幼儿园、商业以及景观核心,它是联系规划区域与城市之间的主动脉,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空间伸展轴串联着沿河西岸发展的居住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